愿每一个父母都懂得放下姿态,在理解和尊重中,收获孩子的真心。——少儿守护人
前两天,孩子刚返校,邻居就开始诉苦,抱怨自家孩子一整个假期都不和父母说话,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作息时间完全混乱,晚上熬夜一两点,早上睡过十二点。
开学送孩子回学校,刚进校门,就催家长赶快回家,多一句话都懒得说。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和父母说话?”
邻居的感叹中满含无奈和困惑。
真的是孩子长大了的原因吗?其实未必,面对这样的困惑,家长应该先从自身找问题。
在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时,是否得到父母的理解,父母是否给了孩子说话沟通的机会,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会沟通的父母,一开口,就给亲子交流设置了障碍,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这是对亲子关系最大的破坏。
1●孩子不爱说话,可能不是因为内向
在有期《戴东说》里,一位妈妈发来一封求助信,说自己13岁的女儿,整个假期都将自己反锁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天除了吃饭、上厕所,都不出家门。
这位妈妈很着急,给女儿发了很多信息,没想到竟然被女儿给拉黑了,然后依旧我行我素。
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向专家求助。
面对求助,亲子教育专家戴东一句话戳中要害:一定是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
孩子不愿和父母说话,很可能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孩子对父母的说话方式产生了反感。
很多父母在一开口说话时,就阻断了沟通的路,被孩子拒于千里之外。
知乎上有个网友讲述了自己对父母的反感。
他说平时和父母分享一些新鲜事物时,总是被顶回来,所以面对他们基本没话说,宁愿睡大街也不想呆在家里。
很多父母总认为孩子还小,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不重视孩子的想法,无视孩子的需求,甚至否定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封闭了自己的心门。
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不是天生内向,而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俞洪敏曾经说过:“孩子之所以不和父母交流,主要原因是害怕被父母责骂,父母要思考如何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朋友。”
好的沟通,是基于公平对等的关系而产生。想要走进孩子内心,就要懂得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2●孩子不愿沟通的背后,是父母的自以为是
戚薇曾在节目中提起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方式。
有次,戚薇穿了一条裙子,女儿非常喜欢这条裙子,要妈妈让给自己,戚薇不仅没同意,还和几岁的女儿争辩了起来。
面对主持人“大人怎么不让着小孩子”的质疑,戚薇坚决的回答:“我从来都把她当大人沟通。”
想要听到孩子的心声,就要从做朋友开始。朋友和父母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地位平等,后者是高高在上。
戚薇就是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女儿,妈妈和她是朋友,而母女之间是相互平等的。
法国心理学家施莱柏曾经说过:“孩子只有在感到有人爱他的情况下,他的言语才会得到充分发展。”
通过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
综艺《金牌调解》中有一期,儿子阳光开朗,有话可以对朋友说,却拒绝与父母沟通。
妈妈在节目中诉苦,说自己帮儿子找工作,做投资,为儿子付出很多,却得不到儿子反馈,还惹得儿子对自己反感,并拒绝沟通。
“妈妈从小到大,都不明白儿子真正需要什么。”
听完母子两人的讲述,主持人一句扎心的话,直指家庭教育的痛点。
节目中的这位妈妈可能不明白,她努力要给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她自以为拼尽全力的爱,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最想逃避的牢笼。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曾经说过:“孩子小的时候,有很多话跟父母讲,可是长大以后,就不愿和父母讲,那都是被父母逼的。”
面对孩子的拒绝,家长要做的不是自以为是的步步逼近,而是应该耐下心来倾听一下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
3●聪明的父母,懂得做孩子的聆听者
在有期《放学别走》中,撒贝宁讲述自己同学小时候和父母的一段对话,引起了众多孩子的共鸣。
那位同学有次考试成绩很差,数学5分,语文0分,回家后,同学爸爸看着成绩单,只说了一句话:
“孩子,你有点偏科。”
一句话婉转的指责,给孩子留了尊严,让孩子有了自我改过的决心。
就像撒贝宁说的,会沟通的家长,一定能够在教育方面有好的收获。
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会沟通的家长呢?不妨试着这么做:
(1)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人际关系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别人说说他们自己。
放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这是在告诉家长,要懂得聆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做错了事,不要急着责骂他,先听他讲清楚事情的原委,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再做定夺。
奥运冠军邹市明在一期采访中曾表达自己和儿子是对等的朋友关系。
他很珍惜同儿子讲话的时间,儿子也经常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告诉他这个爸爸。
这样的亲子关系让人羡慕。
所以,只有珍惜跟孩子说话的机会,用心聆听并给予理解,他才愿意相信你。
(2)不要习惯性否定孩子
在综艺《我家那闺女》里,蒋梦婕说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跟父母交流,他们的家庭氛围也非常好。
蒋爸爸的一番话道出了背后原因:
“女儿无论开心不开心,不管说什么,我们都不会说你这个不对,你那个不对。”
父母习惯性的否定,会伤了孩子的心,让孩子不愿和父母交流。一开口就否定孩子的父母,只会阻断亲子沟通的路。
(3)给孩子引导,而不是决定
有位妈妈曾这样解决自己和儿子之间的意见分歧:
在一次选择重点中学时,妈妈偏向离家近的,儿子却要选离家远的。
妈妈给儿子列了一张打分表,将两个学校进行对比,让儿子分析两所学校的好坏,并进行量化打分。最后,在利弊分析中,儿子开心采纳了妈妈的建议。
这位妈妈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儿子自己做出了相对正确的选择。
当孩子和家长意见出现分歧,家长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做出决定,而是引导他学会权衡利弊,做出尽可能对的选择。
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家庭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
懂得沟通的家庭,才会教出懂得表达的孩子。
想要孩子不再沉默,父母就要学着成为孩子的朋友,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愿每一个父母都懂得放下姿态,在理解和尊重中,收获孩子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