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的妈妈,生了孩子以后,起初,都会想着:我一定要做一个好妈妈,培养一个优秀的好孩子。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管你重视不重视,教育就摆在那里的时候,初衷就打了折扣。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在家庭教育中,妈妈的角色,更是重要到可以影响孩子一生。
可是,总有那么一群妈妈,筋疲力尽心操碎,却也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一、太忙,总是没有时间的妈妈
这一类妈妈,其实说起来也是很委屈,“ 我想多陪孩子,可是工作让我身不由己啊!”
每天工作累累的,回到家,孩子缠着要陪,心情好了还可以,工作压力大时,就想逃。
还有的父母直接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直接省事好多,白天不用管生活,晚上不用听孩子哭闹。
全部交由老人抚养的孩子,也被称为 “ 留守儿童 ”,长大以后,都会有一些思想、心理上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会造成孩子孤僻、压抑、不自信!
最近看到一本书,说到:“ 我实在太忙了 ”,对孩子来说,那只是一个无法被原谅的借口而已。
深有同感!每天多陪孩子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睡前一起读会书,聆听一下孩子一天的故事,然后抱抱、亲亲孩子,温柔地互道晚安,这些细节都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也会更加幸福、更有安全感。
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多累,下班后请把自己交还给家,把好心情带回家,因为,你忙碌工作的一天,也是孩子翘首期盼的一天,不要让孩子失望。
二、情绪暴躁没有耐心的妈妈
现在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加之教育又是一大块,基本上也是妈妈承担,所以搞得一个正常的妈妈也会狼狈、焦虑、抓狂,控制不了情绪,暴躁地对孩子吼叫,简直就是常态。
以前,有一个邻居妈妈,经常对孩子吼叫,那个嗓门大的整栋楼都听到,更别说在楼下看见了,我都有点恐惧。
其实,对孩子忍不住发火的妈妈,她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不懂得控制情绪,她总拿大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做不到,或者不如意就吼叫。
其实,养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只要我们肯放慢脚步,耐心地走完脚下的每一步,最终,成就的不止是孩子,更是我们自己。
爱孩子,就请你从控制好情绪,不吼叫开始,耐心地静待花开。
三、强势包办的妈妈
《爱的厘米》里,佟大为饰演的优秀外科一把刀徐清风,他一岁的时候,爸妈就因为第三者插足,误会离婚了。
后来清风的妈妈一个人静心养育着孩子,一路学霸读完博士,成为大医院的心外一把刀。
看着人人羡慕的儿子,作为妈妈,除了骄傲,还有就是继续包办已经30多的儿子一切生活日常,给儿子做饭煲汤、买内衣、找对象。
她想尽自己所能,弥补孩子的父爱缺失。
总是希望儿子尽快结婚的妈妈,却在儿子处对象的过程中,稍有进展,妈妈就各种不舒服,最终都以“ 不适合结婚 ” 为由,棒打、强拆。
其实是她不忍心自己一手栽培的孩子,被另外一个女人抢走。
徐清风也是因为妈妈强势、无缝隙的爱,压抑的几次喝酒失控。
最后是妈妈作了彻底的改变,徐清风才找到了真爱,幸福地结婚了。
爱孩子,小时候要尽可能地多,长大了,要懂得适时放手,留给孩子一些自己成长的空间,这,同样是爱。
四、太过仁慈、讨好型的妈妈
善良,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必备的品质。
但是,有一种仁慈是:总怕伤害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迁就身边的人,时刻放低自己,网络术语称之为 “ 讨好型人格 ”。
一旦养成这种讨好型人格,孩子也会受影响,变得没骨气,讨好,不自信,压抑自己,堆积太久,就会以某种形式爆发出来。
善良的本质和底线是,不伤害别人,也要保护自己不被伤害;不要为了取悦别人,做一些不受尊重的付出。
五、不肯为孩子成长的妈妈
面对一个刚出生的宝宝,你的学历、学识基本都化为零,请放空自己,谦卑地从一个新手妈妈一点一点学习,直到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
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不只是妈妈付出的过程,更是孩子引领我们成长、教会我们爱的一段幸福旅程。
有些妈妈,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工作又很忙,也根本顾不上学习,也不想着根据孩子的成长需要,提高自己。
马克思曾经说过:“ 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
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不断更新自己,能够用心、高效陪伴的家长,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音乐,相互督促、鼓励和交流。
六、不肯倾听,只会说教的妈妈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任何年龄(包括婴儿),都需要倾听。
倾听,不只是把耳朵对着孩子“你说,我听着呢!”
而是带着耳朵,看着孩子,用心,倾听孩子的情绪:有高兴的分享,也有委屈的诉苦,还有不悲不喜的故事,总之,就是用一颗有爱、包容的心,完全接纳孩子。
孩子不喜欢总是被讲道理,需要的是有温情的陪伴,或者融进哲理的故事。
想要教育好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父母的身教,而非言传。
七、“ 甩手掌柜型 ”,教育全交给老师的妈妈
其实有很多家庭,包括教育主心骨的妈妈,也总是会出现这种 “甩手掌柜” 型。
她们认为,幼儿园、学校就是孩子受教育的场所,老师更专业,自己很多都不专业,所以,全部交给老师。
有的甚至是,孩子3岁后,“ 终于可以交给老师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幼儿园是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集体观念、团队合作意识。
可是,孩子每天接受的东西,回来最好和家长分享,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可以提高孩子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回家不告诉家长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家长也不鼓励孩子说,有的家长也 “ 懒得听 ”,长期下去,孩子的思想、品质、习惯,家长都不了解,一些坏习惯就悄悄形成了。
小学以后也同样,通过和孩子沟通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能够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便查漏补缺。
八、“ 方法都知道,但是我做不到 ” 的妈妈
好多次,有妈妈问我 “ 怎样给孩子培养阅读习惯?”
我说:“ 尽可能早开始,每天坚持!” 还有一些细节,我都悉数分享了。
过一段时间,再见面的时候,一个妈妈说:“ 方法知道了,但是还是不见效果。”
再一问,是开始了,也读书了,是闲了就读,忙就算了。
还有和女儿一起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我给孩子读书的时候,小朋友妈妈说:“ 太早,没用!”
等到幼儿园之前,女儿已经会自主阅读,而且已经是常用字的儿童读物可以无障碍阅读。
这时候,小朋友妈妈说:“ 哎!晚了,早开始就好了!”
后来,她怀了二宝,说发誓要从小开始培养阅读习惯,而且,我的方法已经全部传授给她,我想着,只要有意识培养,二宝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可是,一段时间后,妈妈又说 “一切都具备,只是,我做不到你的程度!”
其实,很多时候,方法很简单,关键是实施,是每一个细节的落实,效果也是相差甚远的。
这也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区别: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大的教育方向、计划和知识面,偏重于孩子共性教育;而家庭教育,因环境、教育理念、家长态度等,更偏重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所有的妈妈,都在努力工作、生活,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努力想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为了家庭、为了社会、也为了爱。
可是,如果,只是自以为是的认为:就应该这样,那么,真的是累死也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我们只有和孩子、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有时候,只是通过孩子就可以),家校配合,求同存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请在孩子小的时候,抽时间多陪伴;在孩子因为无知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倾听;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一个妈妈都应该与时俱进地学习、学习怎样能够做一个更好地、合格的妈妈。
每一个孩子在到来之前都是天使,作为妈妈,就是要想办法呵护好他的翅膀,给他陪伴,给他信任,最终让他有力量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