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凤专栏】
留白的教育是最美的教育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校长高研班北师大对话汪志广老师有感
原创作者|杨树凤(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教育和体育局)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怀揣着虔诚、怀揣着憧憬,繁花初夏,双滦教育人奔赴北师大——中国教育界的最高学府,求取“教育真经”。感恩遇见,遇见名校,遇见名师,遇见汪志广老师。精彩的报告、睿智的观点、魅力的人格……如汩汩清泉涌入心间,智慧的滋养是最愉悦的。静心梳理,留在心灵深处的是自己最有感触的,最想践行的。
走近汪志广老师,你就走近了一位懂得“留白艺术”的教育学者。聆听汪老师的讲座,品读汪老师的著作,感悟汪老师的教育思想,你会更深切地体会到“留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成全”。
“留白”是一种艺术,亦是一种智慧,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读过这样一段文字:“为孩子的情感留白,他们才能有感知力;为孩子的思想留白,他们才能有想象力;为孩子的教育留白,他们才能有学习力;为孩子的童年留白,他们才能有生命力。感知力、想象力、学习力、生命力,将构筑一个完整人的灵魂内核与精神基石。”而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应试的模式与语境下,“填鸭式”的教育很忙,我们的孩子也很忙!忙碌的教师、家长和孩子,每一天的生活被填得满满的,心也被填得满满的,教师和家长没有时间和空间“放手”和等待,孩子没有闲暇和“心之留白”去自由支配,那么,孩子从现在直至未来,要用什么去构筑一个完整人的灵魂内核与精神基石呢?他的人生将会是何等的空洞乏味,简单浮躁,又会是怎么的迷茫无助,脆弱易折呢?当我们看到那些拥有高学历却没有生活能力和生活情趣的“高材生”做出一些很低级很卑劣的举动时,当我们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时,触目惊心的教育者和家长,光抱怨、悲叹是无济于事的。面对实际的问题,我们教育何为?在教育上又应该如何“留白”呢?道理就是那么多,听听汪老师怎么说:
学校管理者如何做好“留白”?
汪老师的讲座《如何成为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从学校管理干部的定位、对师生和事务的管理等层面多角度解答了“如何成为优秀管理者”这一命题。管理即服务,服务有“边界”;管理即沟通,沟通有“底线”;管理即协调,协调讲“成效”;管理即成就事业和他人,“人”的事业要“以人为本”。汪老师强调,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学校干部不是官,不能有当官的心态,不然的话就会遭到老师们的厌烦。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学校扁平化管理,管理重心自然要下沉。一个集体的事务越多,分工就需要越细。现在很多学校工作都要在年级组、学科组的层面推进。学校干部主要是做好服务、沟通、协调,从而成就事业和他人。无论是服务的边界、沟通的“底线”、协调的成效,还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所要注重的都是求同存异,这就是管理上的“留白”。如果不懂得,非要强求整齐划一,就会有“推不动,落实不下去”的困难情况。管理是人的工作,人是鲜活的个体,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培训,解放思想?究其原因是,“人的痛苦往往来自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旧眼光看待新事物,用低级的手段处理高级的问题。从而导致个人工作起来感觉无力、无效、无用;困惑、纠结、痛苦”,汪老师说,过得不好,往往是因为学得太少。正所谓不学,所以无术。学校的管理工作直接服务于广大一线教职员工,再由一线教职员工面向莘莘学子,作为学校的管理干部而言,不仅要在学习中提升业务水平做好专业引领,还需要不断学习协调理顺人、事、物关系的方式、方法。先做人,再做事,人在事先;唯有做好上下沟通、左右融合,方能成就事业。我们的教育,急切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教育管理团队。这支团队需要有三支分队——一支高度负责、以上率下,精准指导、高效服务的机关干部队伍;一支懂教学、善管理、理念新、学者型的校长队伍;一支沟通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精干有为、奋发向上的中层管理队伍。中层管理干部肩负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沟通协调、贯彻执行的职能,也就是起到补短板、紧密结合的作用。因此,双滦区尤为注重中层管理干部的培养。近年来,双滦区坚持中层管理干部兼课制度,加大中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强对中小学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正是要发挥中坚力量的强大作用,向管理要成绩、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未来。
“我只能向大家介绍学校管理的一些基本要求、思路与方法,办好基础教育,需要长期努力!当领导也好,当老师也好,我们都不必追求包治百病。有限的时间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希望大家成为会学习的学习者,讲策略的管理者,懂哲学的教育者!一个好的培训,应该能够解决一些问题,更重要的则是引起大家对更多问题的思考。学习的结果,不是你觉得自己不需要学习了,而是你发现你需要更多的学习。”汪老师这场讲座的结尾,是一段来日方长,催人奋进的“留白”。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原野的窗子。”教育的任务是让学习者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教育需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以诱导和启发被教育者意会其内涵。汪老师为双滦教育人开启了一扇窗,窗外是可以预见的教育景象。
书页上的“留白”
“身教胜于言传”。很多时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定层面,这提醒着当今的教育者和家长,在开展教育时要注重为自己行动上的“留白”。作为培训专家和教育学者,汪志广老师用行动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翻开汪老师的《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你会惊奇地发现每页正文的一侧都留有1/3的空白,这1/3的空白,正是给思维空间的“留白”,体现着编著者的智慧和对“人”的尊重。还记得汪老师在谈读书之法时,强烈建议大家边读书边写批注,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当你阅读时把有用的东西圈划出来,用你的“灵犀一指”把自己所思、所想和所受到的触动记载下来,你会享受到无穷的阅读之乐和清韵雅味。因为这处“留白”,能使你展开想象放开怀抱,让人站在高远之处俯视静观。因为这处“留白”,你或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或是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或是神游八荒,触类旁通……这时,教育的情愫流于笔端,教育的思索诉诸文字,教育的实践胸有成竹。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培训亦然,著书亦然。这是汪老师人格魅力的真切体现,用行动说话,这样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汪志广老师这本新书中最具创意和影响力的篇章是:1. 坚持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2. 名师大侠论;3. 教学成功的方法论;4. 读懂学生、家长和社会;5. 做一个有梦的老师;6.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7.不做苦行僧;8.一边教书一边美。并没有“手把手”的“小窍门”,而是从理念上引导、激发老师们去找寻适合自己所教授学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让老师们把教学生活过得诗意畅然。而我们在阅读《再忙也要留点白》这篇文章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启发。
教者要懂得给自身“留白”
教书是创造性劳动,对老师来说,文化底蕴非常重要。许多老师不读书,不看报,不爱学习,那么他的文化从何而来呢?你可能会问,何时读书呢?《再忙也要留点白》这篇文章写到,好老师懂得“在生活中‘留白’。给自己留出一定的空间,读读经典,会会朋友,听听音乐,聊聊天,喝喝茶,让思绪肆意飞扬,让悲欢尽情流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在不断地“输出”,难有“闲”的时间和空间去放松和“输入”。被“工作”填满了生活,最大的快乐就是学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因而没有了生活应有的惬意、舒适和灵动,更不用谈“幸福”。“好老师懂得从繁杂的教学和生活中抽离,学会在泥里生长,花间飞扬,知道为自己‘留白’,让生命精彩”。学会留白,能更好地经营人生,懂得教育,才能更好地悦纳共生、润泽心灵。作为老师,要常怀“空杯心态”,只有把思想和学识放空,才能容纳更多的信息和事务,只有给心灵腾出空间,才能更专注地欣赏学生身上的美,更认真地感受教育的温度。
教学过程中要懂得留白
曾经乃至现在的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低估或抑制了孩子们的思维潜能,用教育者、家长的“一言堂”替代了孩子的自主思考、情感体验和探索创造,没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教者和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把孩子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填满,没有“留白”,换来的只是“揠苗助长”。
“教学过程中要懂得留白,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思考、自由讨论,去感受真理的来之不易和思维的碰撞之美;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实践,体味失败的悲伤和成功的喜悦”,“要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而不是提供答案;要给学生传方法,而不是灌输知识”,“学校教育并非给学生的人生画上句号,而是帮他们打造好桨,成长好双翼,让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更好地翱翔。只有懂生活的老师才能培育出会学习的学生。适当‘留白’,学生才能拥有更多成长的空间。”如此鞭辟入里!答案很简单,却需要教者用他的“教育人生”来回答,这就是汪老师给我们的答案。
留白的教育是最美的教育,最美的教育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开放式的思维空间,不是灌输而是让他拥有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过程是应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四季展开的,如同一棵树一般。教育不是一场战争,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长,自然的生长。“留白”是阳光、空气和水赖以存在的土壤,我们的教育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更需要这片肥沃的土壤。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感悟。双滦教育人坚守教育的理想,追求教育的本真,给岁月一段留白,予教育一份情怀;给教育一份情怀,予人生一程精彩;汪老师倾心相授,还需要我们不断领悟习练,双滦教育人与汪老师对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