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算是一个广受欢迎但却备受争议的服务。原本是由蚂蚁集团与信美人寿联合推出的产品“相互保”改名而来,期间信美人寿退出,联合运营就改为独立运营,这个产品没有了保险公司承保,变成了由蚂蚁集团发起的互助组织。
相互宝有4个互助计划:大病互助、老年防癌、慢性病人群防癌、公共交通意外互助。产品的运作模式是参与成员平均分摊费用,也就是说不论年龄和性别,分摊到的金额都是一样的。如果参与成员后续符合受助条件,则可以受到资金上的帮助和赔付。
因分摊费增加、部分疾病拒赔、随意修改规则等问题,越来越多人退出互助宝。产品在去年有超过1亿用户,但今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200万人退出,如今参保人数剩下7500万人。
其实,网络互助平台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十年了,凭借门槛低、费用少、使用便捷等优势,各类网络互助产品曾经吸引了不少用户。2018年,相互宝的面世开启了“网络互助”的高光时刻,2019年滴滴、美团、奇虎、苏宁等公司纷纷抢滩相继入场,用户数更是激增。
然而随着野蛮生长,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
首先是监管问题,“关停”成了今年网络互助平台的主旋律。
由于网络互助产品并不是保险产品,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监督和法规约束。去年9月,银保监会发文指出“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加大整顿力度,网络互助的行情急转直下。
除了“无人监管”,财务管理和理赔不透明等问题也需要考量。尤其是用户没有证据和精力去验证资金流向,分摊的钱是不是真的帮到其他人。对于非持牌经营,可能会存在跑路风险,甚至引发社会风险,危害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已经有十家互助平台关闭了,包括美团互助、轻松互助、水滴互助,相互宝的关停也是意料之中了。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平台经营也较难持续。
网络互助产品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低廉的平台管理费,这部分金额对于自身盈利贡献真是微乎其微,难以维持盈亏平衡,需要其他商业运作提升附加值,比如销售健康产品、为商业保险引流等,但模式的合法性和受众性就难以确定了。此外,前端审核宽松,平台用户中有大量的非健康群体,分摊金额必然快速上升,很可能吓跑健康用户,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导致互助平台向保险业务难以引流,平台的持续经营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