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小凡 编辑|欣欣
炒股挣了100万,我却抑郁了
这些年来,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了,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深入人心,身边的人仿佛个个都变成了理财达人,通过投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终极梦想。
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理财方式是适合自己的呢?别人的投资经验可不可以拿来照用呢?
我在银行工作多年,接触过很多投资理财方面的案例,现分享三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或许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案例一:
营业厅刚开门不久,来了一位老大爷。他在柜台前坐定,递进来一张银行卡。柜员问他办理什么业务,大爷口中念念有词,却是答非所问。柜员问了他好几个问题,都不得要领。
无奈之下,辗转联系到了老人的女儿,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原来在2015年资本市场的牛市中,大爷见别人通过炒股都赚了钱,经不住诱惑,把辛辛苦苦攒的养老钱6万元,全部投进了股市。
不成想,后来股市大跌,6万元所剩无几。大爷受不了这个打击,神经错乱,精神失常了。
案例二:
小刘是一位私营业主,和妻子经营着一家小餐馆。每天起早贪黑,生意说不上红火,但养家糊口是没有问题的。
后来他见股市上涨,身边很多朋友一夜暴富,开始心痒,思前想后,决定赌一把,于是把这几年的积蓄都拿出来,加上生意上的流动资金共30万,全部投入股市。
结果,投入不久,股市一泻千里,他投的股票日日跌停板,想跑都跑不出来,最后被牢牢套住。生意也做不下去了,小刘在家天天唉声叹气,借酒浇愁。
案例三:这是我朋友的故事。她平时是做财务工作的,对资本市场也算有一定的了解。
15年的那次牛市,她基本算是把握好了节奏,虽然没有收益最大化,但是也在大跌前及时跑了出来,满打满算,足足挣了100万。
我跟她开玩笑,说你发财了,要请客。她却惊魂未定地对我诉苦:“你知道吗?这段时间我都快抑郁了。
股市一波动我就寝食难安,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简直像过山车一样。你瞧瞧我这张憔悴的脸!”
听了这3个故事以后,我感慨万千,投资真的是一门学问啊。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关于投资理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
这是一句老话了,通俗易懂,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说的专业一点,就是要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
客观地讲,现在可供投资的产品五花八门,所有的资产都投同一个产品,确实不是成熟的投资方式。
但问题来了,应该投资哪些产品呢?
经常有客户说,我想投资风险小,收益大的产品。这真的是痴心妄想。
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风险小,收益大的产品是不存在的,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稍有点投资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一般来讲,除去特别保守和特别激进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属于介于二者之间的稳健型的投资者。
这部分人的特点是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但经不起资本市场的大风大浪;既无力承担过高的投资风险,又不甘心只享受存款或国债利息那一丁点收益。对于这部分投资者,建议资产做如下配置:
1.手头留存大约维持3个月至半年的现金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2.家庭资产的10%用于购买各种保险产品,尤其是大病保险及人身意外险,且家庭资产的主要创收者要加大比重;
3.资产的40%购买国债,这样既能获得高于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资金又能得到保障;
4.资产的30%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类产品的特点是风险小(从某种意义上讲,赔本的概率约等于0),期限灵活,收益高于存款利息;
5.资产的20%投资风险产品,可优先选择业绩较好的基金产品,适当配置少量股票。基金被称为“懒人理财法”,特点是将资产交于专业人士(基金公司)打理,省时省力。
上述资产配置,进可攻,退可守,既控制了风险,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资本市场上升时期带来的的红利。
二、投资前一定要做风险测试,根据风险测试的结果调整资产配置的结构。
每个人的职业背景、性格特征、家庭资产、风险偏好都不同,决定不同的群体投资方向也不尽相同。
有些产品,适合张三,但李四就未必适合,所谓此之甘饴,彼之砒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做投资之前,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做风险测试,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资产配置。
有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极低,本金有一丁点儿损失就心惊胆战,夜不能寐。这种投资者,最适合的产品就是存款和国债了,基金、股票就不要碰了。
还有一部分投资者,特别激进,喜欢冒险,玩儿的就是心跳。
这部分人和上一种正好相反,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小打小闹的觉得不过瘾,相对于购买国债和理财产品这种“温吞”型的产品,他们坚信无限风光在险峰,因此,更热衷于在股市中翻云覆雨。即使赔了钱,他们也不在乎。
对于激进型的投资者,资产配置是就省心多了,基本没有忌口的产品,基金、股票、期货,想投哪个领域就投哪个领域。当然,前提是必须扛得住风险。
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稳健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适中,可以承受一定的本金损失,在一定范围之内,追求相对高收益。
对于这部分投资者,可将资产分配于国债、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等多种产品。至于各产品的比重,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三、投资理财就像找对象,切忌盲从、人云亦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说到投资,一般人都认为,挣钱越多越好。乍一听,好像是正确的,其实不然。
我认为,挣钱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让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你的投资,没有给你带来身心的愉悦,反而让你焦虑、不安甚至抑郁,那这样的投资不是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吗?
就像我那位炒股挣了100万的朋友。她的资本一放到股市,噩梦就开始了。牛市正旺的时候,她如同吃了兴奋剂,日夜处于亢奋状态。
股票涨了,资产暴增,她高兴地睡不着觉;股票跌了,资产缩水,她更睡不着觉。
每天股市一开盘就盯着大盘看,中间一丁点的反复都带给她命悬一线的恐惧感,根本无心工作。好几次因为记挂着大盘误了工作被老板批评,最严重的一次差点被开除。
她感觉自己要崩溃了。她感觉自己一会儿被抛上云端,一会儿被沉入地下,如同过山车一样的感觉。她感觉自己快疯了。
更可怕的是,她的身体出现了状况,经常没理由的焦躁,失眠,脱发,整天疑神疑鬼。去看医生,医生说,她已经有轻度抑郁症的症状,再不改善,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是她要的生活。终于,她痛定思痛,把股票全部抛售。幸运的是,这一决定拯救了她,她躲过了后来大跌,最后账面盈利100万元。
事后她说: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我没在大跌前跑出来,资产被套牢,我会不会精神失常。
是啊,我这位朋友是幸运的。但是可以想象,那些以举家之力杀入股市,最终没有逃出的投资者,将要面对怎样的生活。
经此一劫,朋友调整了投资方向,手头除了备用金之外,她把大部分资产配置了国债和理财产品,少量资金配置基金,风险可控,从此高枕无忧了。她幽默地说:还是保命要紧啊。
看来,过山车的刺激,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有福消受的。没那胆量,还是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玩玩旋转木马吧。
从某种意义上说,投资也是一种修行,愿每一位投资者都具备成熟的投资理念,对财富驾轻就熟,充分体验投资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