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处于幼儿期的时候,一般很少会接触到货币,毕竟宝宝需要什么东西的话,都会通过家长进行购买。另外,幼儿期的宝宝因为自理能力不足,常常不能够单独进行商业活动,到哪都有大人陪着,也很少需要自己带钱。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家长认为,幼儿期的宝宝是不需要理财能力的,毕竟连钱都摸不到,理什么财?
宝宝在幼儿期真的就不要理财能力吗?想必大家都听过一句俗话叫做"三岁看老"吧,当然,因地域不同,还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定八十"等说法,虽说字面不同,但是这些说法的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表明宝宝在很小的时候,自身的性格、习惯等,都可能昭示着这个孩子长大之后,甚至是变老之后的性格和习惯,也就是说,孩子的习性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基本定性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观大。
藉此,宝宝的理财能力培养,就显得很重要了。
初期不要直接教育孩子,关于金钱的收入支出如何平衡
对于幼儿期宝宝的理财能力培养,因为宝宝自身的各种能力较为弱势,所以培养方向主要定在数字对比与价值认知方面。
宝宝本身年幼,数学能力也是比较差的,要想让宝宝拥有一个正确的理财观念,那么最起码应该让宝宝知道什么是多,什么是少。在"数字"的认识上,并不是简单的学会如何算数,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这么简单,要是这么简单,也不必要说这么多了。而是需要让宝宝"认识"到数量的差距,认识到同一个数字在不同领域里面的代表的意义,理解质化之后的数字应该怎样计算等等。
就比如,可以先从宝宝自身的一些数字开始,让宝宝知道自己多大年龄,身高是多少,体重是多少,父母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等等,这些数字和宝宝的关系比较密切,能够让宝宝产生较大的兴趣,初步的了解数字放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含义。
当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对宝宝进行数字质化训练的场所,比如水杯的容量、钟表的时间等等。有些家长可能要问了,这些东西,和宝宝的理财能力有关吗?当然有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宝宝对于"生活数学"的认识,让孩子看到数字的时候,脑海中就会呈现相对应的质化场景,从而形成一种对比。
数字概念的形成之后,开始培养“价值”的概念
形成对比之后会怎么样?产生价值观,也就是培养宝宝理财能力的另一要素。就比如,两个水果糖和两个巧克力,自然是宝宝喜欢吃哪种,就会觉得哪种价值高。但是要是十个水果糖和两个巧克力,宝宝就会产生价值质疑,因为水果糖的数量明显占优势,所以宝宝有可能会觉得水果糖的价值更高,而不是自己喜欢的巧克力。
初识价值观的宝宝,可能对于金钱并不是太理解,所以,只要我们让宝宝在生活中不断的积累正确的"价值对比"经验,不断的培养宝宝的价值判断能力,那么,宝宝自然就明白了事物的价值高低了。
将“数字”、“价值”和“金钱”挂钩,让孩子明白一定数额的金钱,到底是什么概念(即购买力)
孩子明白了“价值”的概念之后,我们就能够逐渐的在宝宝的价值观中,插入金钱的概念,进入到培养宝宝的理财能力的最后一步了。如果之前的基础都打好了,其实插入金钱概念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家长平时在出门购物的时候,可以带上宝宝一起,在购物的过程中,可以让宝宝不断的了解到一些物品的价格,从而培养宝宝对于金钱购买力的认识。
同时,也要丰富宝宝的见识,让宝宝知道,有些物品的价格,可能与对自己产生的价值并不对等。就比如,在宝宝眼中,几块钱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很好吃,几十块钱的黑巧克力很难吃,客观的来说,黑巧克力的价格更高,大众价值就高,但是对于爱吃甜食的宝宝来说,反而是便宜的代可可脂巧克力价值更高。明白价格(大众价值)与实用性(物品对自己产生的价值)的不对等性,是理财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建立合适价值观,和金钱观念,最后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理财,获得更高质量的消费
当这些做好之后,宝宝在自己的认识范围内就已经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再适时的引导孩子进行一些理财行为和了解一些商业现象,比如说存钱、折扣消费、买送活动以及量大从优等,孩子就会在购物的时候"权衡利弊",在自己的认识范围内做出比较正确的理财决定。
至此,宝宝的理财能力就可以说达到了合格标准,并且宝宝如果在幼儿时期就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将很可能会伴随宝宝的一生,对宝宝的生活产生长久的积极影响。
PS:幼儿时期的习惯培养很重要,因为这个时期是宝宝在各方面建立基础认知的关键时刻,基础的认知形成之后,将会很难改变,就算日后能够改变,也会付出较大的代价。所以,家长要想培养宝宝良好的理财能力,就需要在幼儿期做好工作,让宝宝形成一个正确的理财观念,虽说宝宝做的可能不会太好,但是理财习惯的方向,一定要帮助宝宝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