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楼市政策
最近,某些地方的楼市政策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新政见光死”。
最戏剧性的无疑是浙江城市海宁的“1天新政”:
3月24日,海宁市颁布短期购房“福利”政策,3月25日起一个月内,暂停执行“外地户籍人口限购一套住房”的规定。
但3月25日当天,这一政策便宣告取消。
新政策存活了还不到1天。
河南省驻马店市、广东省广州市、山东省济南市、陕西省宝鸡市先后颁布了新的楼市政策,但是都快速被收回。
比如,河南省驻马店市的“2成首付”新政,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将缴存职工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仍执行30%不变。
该政策在2月初颁布,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而在3月5日,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称:新政已撤回,按照原政策执行。
不难看出,这些新政,几乎都利好买房,要么是从限购门槛上降低,要么是从资金上支持。
然而,为什么这些城市的新政都如此“脆弱”?
楼市到底会走向何方?
楼市的迷惑数据
以上城市的楼市新政“见光死”,表明了地方上的困境:
维持严格的楼市调控政策,难以用房地产拉动疫情后疲软的地方经济;放开楼市调控政策,则会触及“住房不炒”的红线。
而在地方政府的进退维谷之间,许多房地产利益相关者开始鼓吹:前所未有的大放水就在不远处,现在正是入手时机。
这种楼市上涨论的拥趸者还会拿出一些数据来佐证:
比如,3月北京成交量比2月增长了7倍,成交均价达到56146元/平米,环比上涨3.77%!
听起来似乎很有迷惑性:7倍啊!价格还涨了!
但是我们看看北京3月份的成交量到底有多少?
3月新房住宅网签2471套,同比去年减少70.3%,跌幅7成;剔除共有产权,安置房,政策房后,3月成交1844套。
就算是2月份的7倍,成交量也就这么点,同比去年减少了70%!
北京二手房数据也不好看,3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7849套,同比减少50%以上。
你看,数据还是这些数据,但是楼市吹捧者就能变着花样说出来,证明他们想要的结果。
2月份市场几乎冰冻,如果2月份成交量为1套,那3月份卖7套,这可是7倍啊,但是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还不是一样的地量成交。
昨天,一则楼市相关消息还刷屏了。
某些房产媒体报道:
上海某高档豪宅开盘,1700万起的楼盘,购房者戴着口罩去抢房,还因为抢房打起来了......
附上大排长队的带着口罩的购房者视频:
然后媒体采访售楼处,售楼处辟谣了,说:买我们这么高端的房子的人,怎么可能打起来。
且不谈视频清晰度模糊成这样,即便排队是真实的,也说明不了任何事情。
所有相关新闻中,几乎都带了楼盘名字,到底是真实新闻,还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假辟谣,真广告呢?
该楼盘最便宜的1700万起,贵的达到8000万一套,这已经不是普通楼盘了,用来说明楼市普遍情况,本来就有失偏颇。
再品品媒体对该楼盘的报道文字,我脑海中隐约冒出“软文”两个字。
所以,看楼市,如果听利益相关者的鼓吹,那么注定是接盘。
哪个数据最值得看
那么,看楼市,哪个数据最靠谱?
看房企公布的销售数据,是雾里看花。
用定金计算成交额,要求员工预订房子......各种冲业绩手段层出不穷,真正盯着的,还是刚需族手里的现金流。
看售楼处是否排队,是否火爆,更是开玩笑一般,现在失业宅家的人这么多,估计群演供给更充足了。
这我也理解,要恰饭啊!
零野一直想强调,看楼市,一定要新房和二手房数据结合在一起看。
新房因为限购限售等诸多原因,有时候引起价格倒挂,所以会销售火爆,这不是反映真实市场情况的,不少人在热点城市抢新房,是为了套利。
所以,到底什么数据最能反映楼市的趋势呢?
零野认为,在错综复杂的数据形势和分析面前,尽量盯住一个比较小的数据组合分析,会比较有前瞻意义。
我选择的这个组合就是:
二手房挂牌量和成交量之比。
新房因为太多信息杂音,分析起来很容易走偏。
二手房市场相对成熟稳健,比较利于长期跟踪分析。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有价值的数据,只是一个锚点。
二手房挂牌量,实时反映了市场供给,而成交量,反映了市场真实需求。由于二手房真实成交价格可能无法准确统计(阴阳合同等问题),因此我认为,成交价格可以暂时抛开不谈。
在我眼里,“量”的意义在这个特定市场上,比“价”更真实、准确。
如果挂牌量持续走高,而成交量增速低于挂牌量增速,那么这就是一个买方市场,意味着房价支撑下滑:手里有房的都急着出手。
反之,则说明房价支撑走强。
在下一篇文章中,零野将会具体分析几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和成交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