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汽车 >

在小米2021年3月宣布造车19个月后,魅族的造车迹

2022-10-28 16:38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

在小米2021年3月宣布造车19个月后,魅族的造车迹象愈发明显。

近日,魅族在招聘网站发布多个汽车相关的职位招聘,被认为是魅族将要下场造车的信号。魅族没有直接回应是否造整车,相关人士在回复媒体询问时强调,公司确实在储备和招募汽车相关领域的人才。

手机厂商经过多轮洗牌后,华为、小米、VIVO、OPPO、魅族等是为数不多笑到最后的制造商,这其中,魅族和小米还多了一层身份,不仅是竞争对手,更是宿敌。

在中国,被冠以“乔布斯”称号的,除了雷军,还有魅族老板黄章。早年间,雷军曾想要入股魅族,魅族创始人黄章拒绝了雷军的请求,但将魅族手机的许多技术展示给雷军看,包括开发流程到供应商选择,生产和销售,结果让人意外,雷军创建了小米手机,且无论品牌还是销量长期力压魅族一头。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句梗:“雷总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黄章吗?”尽管当年的各种真相难以言明,但两人的恩怨从未结束。

两人的命运反复交叉,没有离开手机,如今又得多一项汽车。在手机领域,雷军赢了,魅族也没输。在汽车领域,能否赢与吉利联手后的魅族,结果难以预料。如今魅族造车,最坐不住的该是小米集团和雷军。

魅族此次发布涉及汽车行业的职位包括:新能源汽车销售顾问、汽车向媒介公关、汽车零配件 / 备件订单、高级智能座舱测试工程师、车载系统产品经理、智能座舱项目管理专家、机械结构工程师、底盘电控工程师等。多个开放职位中,任职资格中有一条要求是具备整车制造企业工作经验。

此外,魅族今年还申请了多项与车辆相关的专利,包括自动清洁车身、人脸识别开启后备箱、自动清洁车身灰尘、车辆摄像头可视频通信等。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这是一场“双向奔赴”,吉利要造手机,魅族要造汽车,跟吉利联手的魅族,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据汽势Auto-First了解,今年7月,吉利旗下星纪时代宣布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当日,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表示,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的赛道不再单调,两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通过布局手机业务,消费电子产业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可以实现超级协同。

魅族被星纪时代收购进入吉利大家庭,将业务拓展到汽车板块,进而亲自下场造车也顺理成章,最终是否造车则要看吉利对魅族新角色的定位。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李书福的表态很开放,言辞间并不局限于“各行其道”,而是“融合关系和超级协同”,这是否意味着魅族造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事实上,假若消息为真,魅族造车并不出乎行业意料。手机制造商进入造车领域,第一个是苹果,立项8年,消息时有传出,却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被蔚来创始人李斌视为最大竞争对手的苹果汽车,迟迟没有拿出一款产品,连样车草图都不见踪迹。

在造车路径上,小米采取自研、收购、投资控股等方式,进一步补足自己造车的短板,涉及芯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电池等领域。如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投资锂离子电池材料商法恩莱特,投资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参与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超24亿元战投等。

不同于苹果和小米,这一点在汽势Auto-First看来,魅族造车会略有不同。

毕竟已有前车之鉴,百度搭积木式的造车模式,其背后的身影正是吉利,改造现有工厂外加浩瀚SEA架构,大大加速了百度造车的速度,集度汽车CEO夏一平把百度阿波罗的能力比作“乐高积木”,其实,百度造车整体是搭建积木的过程,从2021年3月集度汽车成立到今年6月首款概念车亮相,集度动作不断,其造车进度可见一斑。

据汽势Auto-First了解,吉利集团的浩瀚SEA架构耗时4年,耗资180多亿元,这绝非一家新造车可以独立承担,对于吉利,只有更多像百度一样的合作伙伴加入,摊薄架构研发成本,何乐而不为呢。尤其对于2022年才加入造车战局的新新势力,时间就是一切。

因此,不排除魅族会重复这一模式,不仅大大降低平台研发成本,更能加快速度推出新车型。

于魅族而言,有了汽车圈老大哥李书福的鼎力支持,造车资质、架构平台、资金支持都有了基本保障,在当下融资愈加艰难的环境中,魅族的造车之路看上去至少不似“孤勇者”。因为进入2022年,新造车的出现远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这次,全世界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风口,但不是每只猪都能飞起来。

手机制造商切入到造车赛道,优势显而易见,手机厂商在人工智能、视觉、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对汽车业务形成有力的支持,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是手机厂商到汽车厂商转移的两大基本支撑。汽车越来越成为电子产品,“软件定义汽车”降低了手机制造商和互联网公司造车的门槛和成本,全新的运营模式进一步肢解了传统车企曾引以为傲的渠道优势,这一切,让造车新势力越来越多。魅族此时入局,作为后来者,避免前人趟过的坑,时机选择也是一大因素。

即便市场涌入了无数造车者,你也很难找出性价比极为突出的智能电动产品,无论是特斯拉、蔚小理、大众还是全力加码电动的丰田,多一个入局者,便多一种可能。人们对于苹果汽车的期待更多的是对技术和运营模式的颠覆,特斯拉领先了一步,但还不够。

特斯拉是光,苹果汽车也有可能是光,当下的比亚迪也是光,造车新势力就是追光者。理论上,你很难追到光,除非你本身是光。在虎视眈眈的新造车浪潮中,绝大多数都被光灼灭了。魅族一旦造车,到底是何命运,只能拭目以待。(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