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新能源车的走势可谓跌宕起伏,总体经过了两波调整,站在去年末的最高点5440.84足足跌去了25%。作为增速迅猛的赛道,调整幅度甚至超过了沪深300。
年初至四月份,外围利空引发的恐慌情绪,叠加国内疫情影响生产供应,新能源车板块走出了一波深V的行情。疫情逐渐恢复后,眼看着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似乎难以实现了,车企及上游供应商也开始抓紧生产出货。于此同时,上游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大多数厂商都在赔本卖车。
如果说从4月份开始的修复还包含着对销量强势恢复的预期,时至11月,一年行将结束,正当大多数车企还在卖命追赶目标的时候,电动车销量增速已经慢慢开始放缓了。
(同花顺)
增速焦虑
按照乘联会的统计口径,今年10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到了55.6万辆,同比增长75.2%。10月份疫情扰动对汽车消费仍有影响,导致环比增速出现了下降,在展望四季度销量的时候也成为了不确定因素。
今年1-10月份的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了501.5万辆,增长110.8%,乘联会预计2022年全年有望突破650万辆。也就是今年剩下两个月仍需达成至少150辆,平均每个月75万辆的销售,参考9-10月平均单月67万辆,销量大概还需要再提升12%。
(乘联会)
同时,10月份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冲到了30.2%,比去年同期18.5%提升了11个百分点,这个大幅提升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自2021开始的确步入了快车道,在政策扶持和车企不停赶工交付之下,从单月20%到30%只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
另一方面,燃油车销量的萎缩也助推了电动车的替代,实际10月份乘用车总体销量环比少于9月,并且1-10月份常规燃油车零售量同比下降了13%。尽管下半年购车税减半的政策对于刺激汽车消费起到一些帮助,这也说明当前电动车渗透率上升背后,是从结构上的改善需求变化逐渐向首购新增电车的消费需求转移。
按照1-10月份的累计销量,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26.5%,已经突破了国家2025年的目标,而2021年全年也才14.8%,销量同比增长了158%。照这个速度,明年都有可能突破2030年40%的目标。过去短短几年时间,电动车从0-25%,行业快速成长期,渗透率的增长和上升幅度都在提高。
迈入成长期的中后段,渗透率还在不断上升,但往上爬升的速度开始降低。销量增长会不会开始就此放缓,成为了二级市场普遍担忧的问题,并且这种担忧预期已经反映在了估值上面。
对增速感到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早期政策的扶持对导入期电动车消费起到了刺激作用,去年补贴开始逐渐退坡,今年在去年基础上又退坡了30%,并且计划从明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失去补贴的车企有提价的压力,之后想买电动车的消费者需要花费的成本自然要更高一些,尽管同时把购置税延长了一年,这也意味着价格仍是购置电动车的关键因素,当前政策的退出处在一个渗透率还在不断提升,但产品驱动力还未显著带动消费升级这么一个青黄不接的节点,可以预计成本增加会对需求造成一些压力。
渗透率迷思
智能化电动车的渗透率爬坡,与消费电子的智能手机时代相似,每次移动通信技术升级以及智能硬件迭代都会引起一小波出货增长,09-10年3G正式商用化以及颠覆式产品iPhone 4的问世,成为了智能机高速渗透的拐点,渗透率突破20%,一直来到80%以上。中间2013年4G的商用化形成了接力,但渗透速率和出货量增速此时已显著出现了下滑。
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则是在苹果、三星称雄期间积聚了后发优势,联想、华为等厂商拥抱安卓,小米则后来居上,依靠低价位快速吸收一批米粉,移动互联网内容设施的完善也与智能手机推广相辅相成。2012-2014年,国内智能手机渗透率由24%迅速提高至62%,之后智能手机应用一直在高端化里内卷,那时渗透率已经开始步入饱和阶段。
借鉴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的过程,明年国内电动车有望达到40%的渗透率,批发销量至少也要在900辆车以上,考虑一年比一年更高的基数,国内电动车基本已经来到了一个增速换档的阶段。渗透率的二阶导,即向上渗透的速率也开始放缓。
对于渗透率曲线的想象,不仅取决于产品驱动和消费心智能否很好的匹配,还有基础设施是否为这一转变做好了准备。
电动车渗透率加速上升的阶段,凭借出色的产品,车企建立起电动车的品牌忠诚度,低碳环保和成本上的优势吸纳了第一批电动车的使用者。智能机淘汰功能机,倚仗的是外观、功能、通信协议的三重进步,而驱使消费者从燃油车转向电动车的因素,智能化并非基础要求,因为先要兼顾安全,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自燃。
还有续航里程以及补能方式的经济性,过年过节需要跑长途的消费者感受应该更加深刻。充电桩是主要的补能方式,2021年国内充电桩车桩比大概为3:1,也就每三辆电动车可以共用1个充电桩,充电网络的完善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但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加,对补能效率的要求必然随之提升,毕竟普通燃油车加满油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充电技术进步对电动车推广起到协同互补的作用。
总的来说,当前板块市盈率已经处于一年中的低位,尽管参照往年电动车出色的销量表现,叠加明年取消补贴前车企抓紧出货的行为,今年四季度销量会比较乐观,但增速换挡的预期,意味着新能源车板块或许已经撑不起那么高的估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