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是21世纪最严峻的医学健康挑战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发展,2050年预计将有1.3亿名痴呆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痴呆症的高危因素,而环境暴露在痴呆症的发展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交通噪声被认为是欧洲公共卫生领域第二大环境风险因素,仅次于空气污染,大约20%的欧洲人长期暴露于55分贝以上的交通噪声环境当中。噪声可引起人体压力反应,激活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释放压力激素,影响多种生理功能。夜间的噪声暴露也会导致睡眠障碍和睡眠碎片化,与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增加、免疫系统改变以及全身炎症存在关联。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交通噪声可致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症风险增高。
但是,关于噪声和痴呆症关联的临床研究尚不充分,因此,需要进一步高质量的人群调查证实两者间的关联。
一项大型研究共涉及丹麦194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长期居住地与道路交通和铁路噪音与痴呆发病的关系,自2004年起随访时间长达14年。研究期间共有103500人被诊断痴呆,其中31219人为阿尔茨海默病,8664人为血管性痴呆,2192人为帕金森病相关痴呆。
结果发现,暴露在55分贝以上的道路交通噪音环境中的老人,相较于40分贝以下的老人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提高27%,而50分贝以上的铁路交通噪音使风险提高24%。道路交通还与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相关痴呆发病相关。
在此之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交通空气污染与痴呆症风险的联系。多伦多大学的学者在2017年1月的《柳叶刀》上介绍,在660万接受调查的安大略省居民中,居住在距离主路不到50米处的居民,罹患痴呆症的几率比生活在离主路200米以外的人高出12%。前者细颗粒污染物浓度比后者高10倍以上。
2015年美国一项小鼠研究证实,交通空气污染程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小鼠脑损害越严重,其病理变化与阿尔茨海默病非常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污染空气中的重金属可进入小鼠脑内,还可以激活特定基因诱发神经变性病。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遗传学研究众多,但至今药物治疗效果甚微。现已证实环境暴露和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这对疾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抓空气质量最重要的客观依据。和遗传基因变异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是可以管控的。
所以,控制环境污染不光可以减少呼吸、心脑血管病、癌症风险,对于人类如何能活得更长、更聪明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