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热线网 > 健康 >

堵住“左心耳” 远离脑中风

2023-07-24 22:39

 很多人都知道脑梗塞、脑中风,也都知道该病危害巨大,但对房颤却知之甚少,即使体检查出房颤,很多人也觉得无关紧要,郭老伯就是如此。

  5年前郭老伯体检发现房颤,但因为自己并无不适,就没遵医嘱抗凝,谁知两度发生脑中风——第一次因为抢救及时没有留下后遗症,第二次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后单侧上肢活动不利。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心血管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李丽提醒,和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脑中风的发生风险增高5倍。房颤患者不能因为觉得没有症状就不在意、不接受治疗。一旦确诊房颤,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心内科就诊,避免高致死、致残率并发症的发生。

  80岁老伯两度中风

  后悔没有早重视

  今年80岁的郭老伯,5年前体检时就发现有房颤。医生告诉他房颤虽然没有症状,但也需要治疗,目的就是预防脑中风。起初,郭老伯按照医生的嘱托,每天坚持服用华法林,并定期抽血监测指标,但是指标忽高忽低,波动很大。想着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并没有出现医生所说的脑中风,现在定期服药指标还老是波动,郭老伯索性放弃服用药物。就这样,郭老伯“潇洒地”度过了第一年,就在郭老伯庆幸自己没有出现医生所说的脑中风时,灾难不期而至——他突发言语含糊,肢体偏瘫,被紧急送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经过及时救治,郭老伯恢复良好,未遗留下任何后遗症。

  令人遗憾的是,出院后,郭老伯并没有把这次中风放在心上,仍然拒绝接受抗凝治疗。第二次中风如期而至,他再次被送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这次并没有之前那么幸运,虽然经过医务人员数月的精心救治和康复,郭老伯仍然出现后单侧上肢活动不利的后遗症。后来,郭老伯通过多学科会诊被转诊到该院心内科进行治疗。心内科专家经过检查诊断郭老伯为非瓣膜性房颤,因为有反复中风病史,属于高栓塞风险人群,且服用华法林后凝血指标波动较大,同时本身不愿意长期服用抗凝药,最终,经郭老伯及家属同意,心内科专家们为其实施了左心耳封堵术。手术仅在右侧大腿穿刺一处静脉,整个过程耗时一个小时,第二天郭老伯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郭老伯服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45天,复查B超封堵满意,之后只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即可。

  经历了两次中风,郭老伯感慨万千:“我要是早一点重视就好了!”

  封堵“左心耳”

  轻松解决房颤血栓

  李丽介绍,房颤的最大危害是导致脏器血管栓塞,尤其是脑血管栓塞,即脑中风(脑卒中)。有数据显示,脑中风患者中25%~30%是由房颤引起的。

  为了防止血栓事件,高危栓塞风险的房颤病人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药。郭老伯服用的华法林就是一种常用抗凝药,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但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使INR维持在2~3。另外,除了监测带来的麻烦,所有服用抗凝药物的病人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风险——出血,尤其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脑出血或其他部位如消化道出血。

  “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建议有指征的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李丽介绍,既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以上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封堵左心耳则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及脱落导致的脏器栓塞,尤其是脑中风。该方法是通过介入手术应用国产或进口封堵器堵塞左心耳,预防房颤时左心耳血栓的形成,可达到药物抗凝的治疗效果,而出血风险大大降低。“左心耳封堵术可消除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不能长期接受抗凝治疗、不愿药物抗凝治疗以及出血高风险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哪些人适合这种手术呢?

  李丽介绍,非瓣膜性房颤(血栓绝大部分来源于左心耳),栓塞风险高[栓塞评分≥2分(女性≥3分)],同时合并下列条件之一:1.不愿意长期服用抗凝药物;2.不能耐受长期抗凝治疗;3.规范抗凝情况下仍出现血栓栓塞;4.高出血风险患者(出血评分≥3分),可以考虑左心耳封堵术。

郑重说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

联系方式:hiholiday123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