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心脏疾病的患者认为血脂高一点并无大碍,吃清淡一些,多运动就能给血脂降下来。其实,并非如此简单。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致病性因素,血脂是最核心的问题。只有长期低水平的血脂,才能尽最大程度的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长期获益。
冠心病做了支架的情况也是同理,将血脂长期保持在低水平以下,才能减缓支架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缓其他冠脉病变的进展,从而降低心梗未来的发生率。
在门诊,依从性差的患者因自行停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在少数。我国存在很严重的血脂异常情况,成人患病率达35%。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没得病,但是需要治疗)治疗率仅有5%;二级预防(得了冠心病,需要治疗)的治疗率15%,达标率不足7%;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规律用药的人少,达到降脂目标值的人少。
未按时服药、服药但不规律复诊、自行停药等均为服药未达标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任何治疗都需要在使用后进行足够的监测,也就是复诊。服药后,剂量是否达标,是否存在潜在风险,是需要复诊才能够得知的。因此,按时复诊是监测药物治疗作用的重要手段。
降脂治疗中监测的意义:
①观察是否达到降脂目标值。
②了解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对采取饮食控制等非药物治疗者,开始的3-6个月应复查血脂水平,如血脂控制达到建议目标值,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需每6个月至1年复查1次,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1次。
③根据复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首次服用降脂药物者,应在用药4-6周内复查血脂、肝酶和肌酸激酶。如血脂参数能够达到目标值,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可逐步改为每3-6个月复查1次;如治疗1-3个月后,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需及时调整降脂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物。每当调整降脂药物种类或剂量时,都应在治疗4-6周内复查。
降脂并非一朝一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以降脂药物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