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烧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
在人体器官中,骨骼肌和肝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而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这两个器官由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行控制,协调产热和散热,把一个人的体温控制在36.2℃——37.2℃范围内。
而病毒和细菌会产生外源性致热源,侵入人体后会使体温升高。这时,人体内的白细胞会产生细胞因子攻击细菌和病毒。这些细胞因子在攻击过程中成为内源性致热原,也会导致体温升高。这就是我们会发烧的原因。
发烧时,随着体温升高,体内的免疫系统加速运转,清理或抑制外来病原。这样一来,身体不用依靠药物就能清除病毒和细菌,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好处。但是,发烧时间不能太长。如果长期体温过高,大脑难以保持清醒,人很容易陷入昏迷。
二、长期不发烧更容易得癌症吗?
有的人认为,长期不发烧的人只是看起来身体很好,实际上免疫力很差,容易得癌症。对此,专家认为这个观点不靠谱。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没有科学性。如果免疫力不好,不可能长期都不生病。
经常生病的人比较有可能因为体质差而患癌症。
为什么有人能长期不发烧呢?其实长期不发烧说明身体内部的环境相对稳定,机体没有启动发烧这项防御机制,并不能说明免疫力差,身体不好。
三、发烧了如何降温?
上文提到过,一个人发烧时间太长,免疫系统的作战能力会降低,容易陷入昏迷。当遇到高烧不退的情况时,大家可以采取以下3种方式进行降温:
1、密切关注体温变化
体温变化是诊断发烧原因和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发烧时要多关注体温的变化,及时用测量方便的体温计监测体温,以便判断下一步该怎么做。
2、多喝温水
人们在发烧时比较容易丢失水分,若不及时补充,会出现脱水的情况。因此,发烧的时候要多喝温水,及时补充水分,这样有助于排汗、排尿,促进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快速排出体外,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3、适当用退烧药
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可以适当服用退烧药缓解症状。一般来说,常用的口服退热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服用时要根据说明书服用。另外,尽量选择片剂的退热药,不要选择缓释片或者胶囊。因为缓释片或者胶囊一般是用来止疼的,退烧效果不太好。
3、发烧过久,及时就医
如果吃了退烧药,三天以后仍然发烧,说明不是普通的感冒发烧,需要尽快看医生,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四、拓展:关于体温的冷知识
1、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37℃是人类的正常体温,但很少人知道,这个标准体温是由德国内科医生卡尔·莱茵霍尔德·奥古斯特·温德利希确定的。1851年,温德利希在莱比锡市收集了2.5万人的腋下体温数据,观察他们的健康时和生病时的体温变化,最后确定人体温度大约为37℃的标准数值。
但是,去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带领团队,研究分析了三份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人群体温数据,发现自19世纪以来,美国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为历史。
2、人在冻死前会感到热
虽然人体体温在慢慢变凉,但人依然是恒温动物。当一个人处于寒冷环境时,大脑会根据环境变化调节体内代谢,对抗寒冷,让体温保持在37℃左右。
当体温低于28℃时,即生命垂危之际,大脑无法保持指挥功能,身体也无力控制肌肉收缩,全身的血管都会舒张开来,将收缩的血液全部释放,流过身体的每一处。当带着热量的血液重回身体各处时,人就会觉得很热很热,忽略之前的寒冷。这一时的回光返照,一般会让冻死的人在死前保持自然舒坦的姿势。
无论如何,身体健康最重要。大家平时要适当运动,保持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避免感冒发烧,也避免遭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