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息肉
实际上,肠息肉并不单一指某一种疾病诊断,而是对于突出于肠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组织的各类形态的统称。在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先天遗传等多方影响下产生。
通常情况下,肠息肉属于一种良性病变,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几厘米都有可能存在;形状也各异:有的长得像蘑菇,有的像桑葚,有的则像小山包;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如果在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肠息肉可能长在大肠上,也有可能长在小肠上,其中大多数都发生在大肠。
肠息肉的症状有哪些?
如果是很小的肠息肉,大多数人是没有特别感觉的,顶多偶尔会出现一点点肚子痛、腹胀,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息肉长到一定程度影响正常肠道功能时,很可能会造成经常腹痛、大便带血甚至是拉黑便的情况。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早期的肠息肉那么难以察觉,那么对于那些已经长了的人,怎么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呢?
对于45岁以上的人,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肠息肉,肠镜是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它不仅能在直视下观察大肠黏膜的微细病变,还可以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
肠息肉为什么会有”传承“性
那么为什么说肠息肉会被传给家里人呢?这主要和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遗传
遗传因素其实是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有过肠息肉或者是高发人群,那么子女出现肠息肉的概率就会增加很多,因此一般来说,一个家庭中出现肠息肉的绝不可能只有一个人。
2、相似的生活方式
肠息肉的发生其实与不良生活方式有着很大关系,长期的熬夜、饮食不规律、以及焦虑压力过大等都会让身体出现相应的炎症反应。而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是会有相互影响的可能的。
3、相同的饮食习惯
我们平时都是一大家子一起吃饭,饮食习惯也是会相互影响的,一旦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不健康的,势必也会带动其他家庭成员。
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很多人一听到肠息肉立马就和癌变联系起来,实际上,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二者主要从息肉的形状和大小来区分:一般来说,带蒂、直径小于2厘米、表面光滑、活动度好的息肉是良性的;黏膜下扁平、直径大于2厘米、表面有出血或溃疡的,往往提示息肉恶变。
肠息肉要不要割?
不要犹豫,早割早安心,早期的息肉很能察觉,很多人也没有定期做肠镜的习惯,因此,一旦发现了可能就不是啥好情况了。如果在息肉腺瘤阶段就将其斩草除根,能有效防止肠癌。对于身体里的一枚“定时炸弹”,应该尽早“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