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这种发育行为性疾病,在学龄期的孩子并不少见,发病率为3%到5%,有时候家长不容易识别,还以为是孩子调皮,爱做鬼脸,往往这些经常性的眨眼睛、耸鼻子,甚至有的孩子扭脖子,踢腿伸胳膊,都是抽动障碍的表现。
因为孩子有眨眼睛或者耸鼻子的原因,很多家长也会去耳鼻喉科和眼科就诊,以为孩子的眼睛或者鼻子不舒服,才导致了上述动作。实际上家长朋友们要理解,孩子在眨眼和耸鼻子,甚至扭脖子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不适,这是他的疾病表现。但是因为家长总追问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孩子为了给家长找一个理由,可能就会说我的眼睛不舒服,或者鼻子不舒服。
抽动障碍的原因
既然没有不舒服,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抽动障碍是一种中枢神经递质传递不平衡导致的一种发育行为性疾病,它是年龄依赖性的疾病,一般从学龄期开始出现,大部分的孩子到青春期以后,随着发育的进程,他的神经递质水平会逐渐达到平衡,就很少再表现出抽动障碍的症状,因此,我们也叫它发育行为性疾病。
有抽动障碍的孩子,症状持续可以是几个月,也可以长达一年、两年或者更长,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波动性,往往在感染、精神压力比较大,或者让孩子去做一些他不喜欢的活动的时候,抽动症状会明显加重。但如果孩子的心情好了,没有压力了,这种症状会迅速地减轻。有时候会稳定几个月,但如果碰到新的诱因的时候,又会再次出现。
抽动障碍的治疗
抽动障碍的治疗相对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有很多家长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孩子不会有不舒服的表现,为什么还要治疗它?其实主要是因为孩子频繁的眨眼耸鼻子,甚至有的孩子会发出一些怪声,对学龄期的孩子来说,会对孩子的课堂产生一些影响,老师也会误以为孩子上课注意力有问题。
如果周围的人总是去询问原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况,会产生心理压力,他有时候可以短暂控制自己的症状,但是没办法长期控制。这就需要医学上的干预,来帮他治疗,同时缓解孩子的精神心理压力。
在治疗方面,分为药物治疗和行为纠正干预。药物治疗分为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菖麻、远志等,都有控制这种疾病的作用,但是中药的治疗相对短期一点;而西药的治疗会长期一些,常用的药物有舒必利、硫必利等。
在治疗抽动障碍时,前三个月叫强化治疗期,必须用足量足疗程来治,如果症状缓解以后,从三个月以后开始,就会进入巩固期或者维持期,这个时候的药量可以适当的减少。如果疗程达到半年或者一年以上,孩子的症状明显好转,会考虑逐步停药。
最后,要给家长强调的是,抽动障碍是一种相对预后比较好的发育行为疾病,只要家长认识到这个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大部分的孩子治疗效果都是非常良好的,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