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病或者说是“社会传染病”,常以家庭为单位。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是慢病的“原因”,也是慢病的“解药”。
心脑血管疾病
遗传因素:很瘦的人也会高血脂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佳:门诊来了一位瘦瘦弱弱的奶奶,每次体检都发现胆固醇很高,于是一直在节食,有时候甚至只吃素食,人是越来越瘦,但是胆固醇仍然高居不下。检查身体后发现患者有眼角黄瘤。她的儿子也有高胆固醇血症。
说到胆固醇高,人们常会联想到饮食油腻、超重肥胖的人。但是患者的情况却截然相反,因为得了一种叫“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疾病。
如果被诊断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控制胆固醇并定期监测,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特别关注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等大动脉情况;每年检查心脏超声及大动脉彩超;每5年进行1次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生活方式:血脂总也降不了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多年服药治疗仍不能达标或血脂存在明显的波动性这种情况临床上总能看到。
这主要是不少患者忽略了“改善生活方式”这一必要步骤。我曾经做过几次较大规模的高血脂患者随访,有不少人认为“吃降脂药足够了,生活方式不重要”,还有一定数量的人能够意识到改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却不能坚持。而这些人群恰恰是血脂不达标的“重灾区”。
降血脂并不是简单服用降脂药,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患者必须摒弃高脂肪、高热量、高甜度等饮食,旨在减少高胆固醇的摄入;同时还要多做力所能及的运动,以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血脂的消耗。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降脂效果。
糖尿病
遗传因素:不少人都是“糖二代”
瑞典的科学家曾经做过研究,主要观察15万名Ⅱ型糖尿病患者及其2万名子女,结果发现:如果某个家庭中有人得了糖尿病,那么他家里人得糖尿病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的2——30倍。这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发病是有遗传风险的。
如果某人有两个兄弟姐妹都得了糖尿病,那么这个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30多倍。这也说明,兄弟姐妹之间“共享”的那一部分基因,在糖尿病发病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不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战胜糖尿病遗传基因的。陈松建、高文静、吕筠等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一项基于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属于中度遗传疾病,体力活动达标可降低遗传对2型糖尿病患病的影响。
生活方式:家里有位“准糖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建:因生活习惯相同,家庭中不少成年人存在空腹血糖受损,都属于“准糖尿病”人群,处于罹患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之中,这种情况也是临床中常说的糖尿病前期。因此,如果血糖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异常,这可能是“准糖尿病”的警钟,需要重视,如果加以控制完全可逆转,使血糖回归正常。
另外,家庭中还有一些血糖并未异常的高危人群,也需要警惕糖尿病,包括以下五类人群:有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先天存在糖代谢缺陷。高血压患者。存在运动少、压力大、常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人群尤其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
癌症
遗传因素:增加患癌易感风险
河南省肿瘤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副主任马杰:癌症的发生和遗传确实有关系,但只是癌症“易感性”会遗传,并不一定会得癌症。绝大部分癌症不是由单一的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里有亲人患这4种癌症要当心:
肠癌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很容易发展成为肠癌。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乳腺癌
含有BRCA基因突变的无家族史人群,患乳腺癌风险增加至12%,有家族史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至60%。
肝癌
肝癌遗传易感性最明显的临床特征就是家族史,即在同一个家族中有多个肝癌患者,家族患肝癌几率高于普通家族。
卵巢癌
约20%左右的卵巢癌与遗传相关,早期卵巢癌无明显不适症状,需积极早筛。
生活方式:夫妻癌挺常见
浙大一院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谢小军:癌症的发病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还受到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后天的影响。以下四种癌,家庭中有人同时患上的几率比较高:
肺癌
肺癌跟吸烟、二手烟、油烟等环境相关性高。
胃癌
夫妻任一方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传染给另一方,幽门螺杆菌能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久治不愈或诱发胃癌。
肠癌
长期摄入过多的腌制食物、烧烤、高热量、高脂肪等食物,也会让患肠癌的几率提高。
肝癌
家庭成员中一同食用霉变食物、病毒感染都有几率让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食管癌
长期同样摄入过多腌制食品、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等,都增加了食管癌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