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讲就是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专业术语应该是面神经麻痹。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引起中枢性面瘫及周围性面瘫两类。由于一侧大脑的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延髓束神经受损引起的面瘫称为中枢性面瘫。而由于大脑脑干的面神经核,或核以下的周围神经受损引起的面瘫称为周围性面瘫。
其实这个比较好理解,由于大脑中枢的疾病引起的就是中枢性的,比如中风(脑梗死或脑出血)、脑部肿瘤、颅内感染(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基本都归入周围性面瘫,比如特发性面神经炎、中耳炎、腮腺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糖尿病神经病变。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鉴别是我们以前上学时考试经常考的考点。中枢性面瘫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有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讲话漏风等表现,但额纹存在,皱眉、闭眼等动作没有异常。而周围性面瘫则不一样,是病灶同侧上部及下部面肌瘫痪。不仅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讲话漏风、流涎,而且眼裂变大,不能顺利完成皱眉、闭眼、吹口哨等动作,几乎丧失同侧面部表情。
在所有面神经麻痹患者中,有70%左右是由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所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诱发因素主要就是寒冷刺激,寒冷冬季发生率比较高。在炎热的夏季,频频出现这种周围性面瘫,其原因就是过于贪凉。长时间吹风,局部血管剧烈地收缩,长时间收缩之后,导致面神经局部的肿胀受压,引起面神经麻痹。
治疗上,周围性面瘫主要依靠中医的针灸理疗,症状严重者急性期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减少面神经的肿胀程度,同时口服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大部分可在发病后2——4周会好转,3——4个月可完全康复。治疗延迟的话,少数患者可遗留有面肌痉挛、面肌无力等后遗症。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避免面部长期接受冷风刺激,出现面部口角歪斜等症状时也不必太过于恐慌、焦虑,及时去医院神经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