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骨质疏松常见的症状有:乏力、骨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身材变矮等,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老人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有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钙的摄入量减少,维生素D不足,身体运动量减少等。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有哪些,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基础措施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和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人群。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规律运动:运动可改善机体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减少跌倒风险,还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如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及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充足的钙摄入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我国骨质疏松诊疗指南推荐成人每日元素钙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上人群则应适当增加至每日1000~1200mg。
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不但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还能够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成人推荐维生素D每天摄入量为400IU;65岁及以上老,推荐每天摄入量为600IU;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增加至每天800-1200IU。补充维生素D后还应注意定期复查25OHD,维持25OHD>30ng/ml,以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有哪些?
对于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已经发生过椎体或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和骨量减少且具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需要考虑药物干预。
骨吸收抑制剂
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等。降钙素:鳗鱼降钙素和鲑降钙素。绝经激素替代:雌激素替代和雌孕激素补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口服药,适于绝经后妇女。
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特立帕肽。
多重作用药物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骨化三醇和α-骨化醇。维生素K2类:四烯甲苯醌是维生素K2的同型物。锶盐:雷奈酸锶。中药:成份主要包括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苷和人工虎骨粉。
康复治疗如何进行?
治疗性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抗阻运动(如负重练习)、冲击性运动(如体操、跳绳)、振动运动(如全身振动训练等)。
太极拳可增加髋部及腰椎骨密度,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韧带及肌肉、肌腱的柔韧性,提高本体感觉,加强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运动锻炼要注意少做躯干屈曲、旋转动作。
行动不便者可选用拐杖、助行架等辅助器具,以提高行动能力,减少跌倒发生。此外,可进行适当的环境改造如将楼梯改为坡道,浴室增加扶手等,以增加安全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佩戴矫形器,以缓解疼痛,矫正姿势,预防再次骨折等。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张海涛主任提醒:骨质疏松症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极易被忽视,仅在发生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发现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留意一些骨质疏松症发出的“警报”:牙齿松动、指甲变软、体重下降、身高下降、走路不稳、皮肤变薄、骨骼疼痛、活动能力减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可防可治,但不能痊愈。通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可以大大降低骨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