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玩起了游戏。其实不仅是孩子喜欢玩游戏,部分家长或者青少年也喜欢玩游戏。现在人手一块手机,动不动就联网来打一场。非常简单方便。
不像我们那个年代,玩个游戏,必须要有电脑连接网络。不用电脑玩不了游戏。可以这么来说,移动时代为孩子创造了游戏的条件,使得禁止更难实施。
玩游戏其实也有很多好处的,比如说: 可以活动一下手指,锻炼了右脑的协调性。同时,也可以作为放松一下紧张的环境,轻松一下。但是过度沉迷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危险。本来游戏是极强的成瘾性的新事物,孩子极其容易被游戏吸引,从而导致时间分配上,游戏占据了所有时间。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不反对孩子游戏,但反对孩子过度沉迷游戏。
可孩子的事实是这样的,孩子一旦接触手机游戏,极其容易沉迷其中,这样不得不让父母头痛了。部分家庭的主要矛盾来源于孩子游戏,经常因为孩子沉迷游戏争吵不停,实在是让人痛心不已。父母在对待孩子游戏的问题,可谓是筋疲力尽,用尽了所有的办法,然而收不到的好的效果。
想要让孩子不沉迷游戏,纠正孩子这个毛病为什么这么难呢?我们先要认真想一下,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手机游戏?
有些人或许会说,手机游戏丰富多彩,里面通过了大数据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了优化。还设置有很多任务,迎合了人们对玩游戏的心情。具有极高的成瘾性和破坏性。这些是让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其中一个原因,但在我看来,绝对不是主要的原因。我们来看看孩子们沉迷的游戏一般是什么游戏呢?基本都是互联网团队玩的那种游戏,比如:吃鸡,王者荣耀,英雄联盟…… 很少有孩子沉迷某个单机版本的游戏吧?
是不是很少啊?难道单机版本的游戏内容不够丰富吗?肯定不是的。其实很多单机版本游戏是人和游戏来玩,而互联网游戏是人与人玩,这才是两者的最大的区别。并不是手机与人进行互动,而是人与人的互动带来的游戏体验让人沉迷进去。
那么只要解决了人与人互动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孩子沉迷游戏了么?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游戏是由游戏厂商控制的,或者可以通过政府的途径进行,但是并不可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你明白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归属感,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必须从社会人群中吸取精神营养,这样才能保证精神健康。独立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个看似独立而非独立的个体。都是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的,常被别人赞美的人,会变得自信满满,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被人看低,就会变得无比的自卑,内向,更加严重者可以抑郁自杀。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无一例外。哪怕是没有理想的人,他们也会有这种满足的精神追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与认可尊重。孩子也同样如此。
我们可以认真观察一下,绝大部分孩子沉迷于游戏的,都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这些孩子总会接受到父母或老师的各种批评与指责。或者被其他同学瞧不起,但我们要明白一点,这些孩子同样有获得别人赞美与认可的精神需求。这种需求满足不了,他们对精视需求的喝望就越强列。当然互联网游戏就提供了这种满足孩子的喝望的渠道。
当游戏能够满足孩子需求进,孩子就会对手机游戏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因为离开了手机游戏,孩子的精神需求就不能被满足。出于人社会事物的本能反应,孩子必定会抓住这根救命的稻草线。对手机的依赖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沉迷,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已的角色技能,才能保证持续的精神粮食。
那么成绩好的孩子呢?即使他们喜欢游戏,但也不会过度沉迷进去,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获得别人的认可,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会提醒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我想这就是孩子沉迷游戏的主要原因吧。
其实不管是哪个领域,只要能够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都会沉迷于其中。比如:某孩子打篮球很棒,美术等等。只不过互联网手机游戏更加方便而已。因此互联网游戏是绝大多数孩子的选择。
通过上面的分析,相信家长自己心中都有想法了吧?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一个突出的行为,让他从中获取别人的认可,获得了精神粮食,那么孩子就远离沉迷游戏了。所以,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把孩子的特长建立在手机之外的点上。所以,现在父母是不是应该明白了,打骂孩子禁止孩子玩游戏的方式是不管用的了。因为你的禁止,就是等于断掉了孩子的精神粮食,孩子本能也会反抗的。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父母培养孩子的特长,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自然就不会沉迷游戏了。
总之,帮助孩子建立游戏外的精神文明,是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