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资本和市场的热度,认真看看教育本质是什么。
时间拉回到一年前,一张照片在网上被广泛传播,湖北五峰渔洋关镇的集贸市场上,一位小女孩窝在父母案板下上网课,写作业,让更多人看到教育「在线化」的意义。
一是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半径的扩大,直播教学的班级容量可以做到线下的 100 倍,加上每位主讲老师背后是整个教研团队的「智慧集成」,教学的输出往往超越单个老师的能力上限。
另一点在于罗斌所说:学习效果的提升。如果主讲老师解决的是知识体系的系统化讲解和传授,辅导老师作为一个全天候陪伴者被引入,解决课前、课后的查缺补漏,知识点强化。两者「教」和「育」的配合,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
一个共识是,在线教育的根本是教育而非在线,「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增进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对教育价值的坚守。」罗斌说。因为对于更多家长和学生而言,在线教育仍然是新兴的学习模式,评判一家教育公司好坏的标准十分简单,就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极客公园 x 抖音 | 创新大会 2021」上,从学生和家长的务实视角,高途课堂联合创始人 & 副总裁罗斌谈了谈他对于在线教育的理解,以及在线教育未来往哪走,如何走的问题。
以下为罗斌的演讲,经极客公园整理:
罗斌:各位关注极客公园的抖音用户,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高途课堂的罗斌,38 年前我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的一个小镇,一直到上初三之前,我都在一所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的学校念书。
初一的第一堂英语课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good morning class,good morning teacher,sit down please,为了让我们记住怎么读,老师传授了独门秘笈,就是拿发音相似的汉字标注在句子下方。
初三的时候,父亲为了让我获得更好的教育,选择将工作调动到县城,转了学我才有机会跟着班主任姚老师学习英语英标。
高中入学的时候,我的成绩挺普通的,学习也并不是很刻苦,所幸的是遇到了一些好老师,语文冉老师和数学邓老师都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功底扎实,干劲十足,而物理老师最开始是资深的简校长,后来换成了另外一位思维开阔、不循规蹈矩的冉老师,化学郑老师经验丰富,是我父亲的老同学,课上课下对我盯得尤其紧,可能是因为年纪比较小,也还算机灵,老师们都比较喜欢和照顾我,我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成绩稳定上升,高考的时候,我考到了全省 60 多名。
1999 年,我来到北京念大学,享受了更好的教育。
2007 年,毕业以后,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做一名软件工程师。
2014 年,开启了我的在线教育创业生涯。
到现在,高途课堂已经累计服务了千万级人次的中小学生。
我的经历并不波澜壮阔,也没有什么传奇之处,但却是成千上万和我一样通过教育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中国学生的一个缩影。
从 1999 年我上大学到现在的 20 多年间,中国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都十分巨大,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在中国迅猛发展,并且影响了几乎每一个产业,教育这样一个传统的领域将如何来迎接和拥抱互联网呢?
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教育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教是传道、授业、解惑,育是点燃兴趣、培养习惯、塑造人格,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外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灵魂去唤醒另外一颗灵魂。
行业价值最终都会落实到社会价值上,所以,作为一名在线教育的从业者,今天我不想去讲太多产业变革、行业发展或者高科技的东西,我更希望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视角谈一点朴素的理解。
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看待一个家庭对于教育的需求,分别是有没有、好不好、会不会和爱不爱。
首先是「有没有」,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是留守儿童,除了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情感缺失,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乡村教师的匮乏,除了老师,基础的书籍,资料、工具也比较短缺,尤其是音乐、美术、英语这样的课程。
互联网最为经典的能力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等和资源不均衡,伴随着搜索引擎、视频技术、智能手机、4G、5G 的普及,各种视频、内容、资料和工具都变得随手可得。去年教师节的时候,我代表公司参加了对我的家乡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的一个公益活动,我们捐赠网课的对象是当地公立学校的老师,希望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帮助到更多当地的学生。
其次是「好不好」。在教育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大家关心的下一个问题就变成了从有到优。
中国人经常会说名师出高徒,一位优秀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和帮助之大不言而喻。无论是上公立校还是私立校,无论是线上培训还是线下的培训,大家都希望能够跟着优秀的老师学习,所以才会出现名校情结、学区房现象。
可是,优秀的老师又是稀缺的,老师的时间也是稀缺的,线下一个班级的容量一般在 30-60 个人,能够直接获得最优秀老师教学指导的学生终归是少数,而直播技术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能力之一。
2018 年的时候,有一个新闻特别火,全国有 200 多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技术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在 16 年间有 7.2 万名学生同步完成了高中三年的课程,其中 88 人考上了清华北大,大多数成功考取了本科。
按照我们的实践经验,直播教学的班级容量可以做到线下的 100 倍以上,也就是说头部的优秀老师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除了头部老师自身的深厚的教学功底,还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其中优秀的主讲老师和教研团队不断去研发和升级教学产品,超越单个老师的教学能力上限。
有一个点需要跟大家单独强调一下,很多人觉得直播和录播好像差不多,都是看老师去讲,但其实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他的心理状态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一方面,直播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模式的设定,哪怕中间的互动并不是特别多。另外一方面,在直播的时候,学生能够感受到他和其他的同学在同一个空间里面学习,并不孤单,这样会提升整个的代入感和投入度。
再往下第三点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会不会」的问题,也就是学习效果的问题。
我们都上过学,任何一个班里面都会有前几名,也会有倒数,这说明在老师一样的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学习效果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的。追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存在着差异。
第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第三,学生的学习偏好存在差异。
第四,学生对于不同老师的教授方法和节奏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
第五,学生上课的投入度是存在的明显的差异的。
最后,学生的自学的部分,包括课前的预习、课后的练习的程度都存在差异。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通过互联网能力放大头部老师教学规模的同时,学生的能力差异化和需求的差异化问题会变得更加的凸显。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有几个解决的思路:
首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做好整体的学习规划,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其次,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的水平进行差异化的分层教学。
再往下,延伸教学空间,抓好课堂之外的预习、练习的部分,我们经常说三分靠学,七分靠练。
最后,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薄弱的环节,我们需要去对他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为了能够去落实这样一些想法,首先我们可以实行一定程度上的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进度的学生做差异化的安排,有的学生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而有的地区可能要到四年级才开始。
其次,在直播之外,我们提供了视频回放的功能,在课堂上没有跟上,没有听懂的部分,可以反复听讲。
另外,在主讲老师之外,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角色叫辅导老师,或者叫第二主讲老师,主讲老师解决的是知识体系的系统化讲解和传授的问题,解决的是理解层面的问题。而辅导老师他更像一个全天候陪伴我们学生的导师、教练,能够针对课前、课后的环节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强化联系和吸收内化。通过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的搭配,就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一句话总结,需要将以老师为中心教的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学的模式做一个有效的融合,并且将教学服务的空间和时间延伸到传统课堂之外。为此,互联网的能力就变得愈发的重要,需要用数据跟踪和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学习曲线,需要去支持我们的辅导老师和学生、家长能够全天候的在线互动沟通,需要把我们大课、小课以及自主练习等环节通过系统无缝集成,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一个是「爱不爱」,也就是学习体验和学习动力的问题。
很多人对于在线教育最大的担忧点是学生的自律性,在线下的教室有老师统一的管理和课堂的纪律来约束。但是切换到家庭场景,孩子们对着电脑,对着 Pad,或者手机学习,听不懂的怎么办?走神了怎么办?玩游戏了怎么办?
坦诚来讲,这些问题一定会存在,到现在也还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但是在这些担忧的背后,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从一种被动模式变成主动模式,让学生们更加喜欢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期待学习的效果。
我自己的孩子也在上在线的课程,在我有限的陪伴的精力中,我不时能够听到类似于这样的对话,「爸爸,我今天的题全部都答对了。爸爸,我们今天这个小组得了第二名。爸爸,我今天又挣了 50 颗钻石」。
这些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叫「心流」,开心的心,流动的流,描述的是一种人们专注于进行某种行为时沉浸其中而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不愿意被打搅,也不愿意中断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通常在娱乐性的活动中比较常见。比如说我们看电影、刷抖音、玩小游戏,很快时间就过去了。但是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达到这样一种心流的状态,它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这里面需要满足一些挑战,首先这个工作或者学习需要具备重要的意义,他一定要知道我为什么而工作,为什么而学习。
第二个,我们需要去设定清晰的阶段性的目标,清晰的目标是对一个学生、对一个员工最好的激励。
第三个,合适的挑战,如果这个工作或者学习太简单,我们会觉得很单调、很无聊,如果过于难度大,那么用户或者我们的学生会觉得说这件事情很有挫败感,就会选择放弃。
再往下,需要有及时的反馈,做得好,做得不好,哪个地方需要去做改进,需要提升,需要去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再往下,就是必要的帮助,当他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合理的介入来帮助他去迈过这样一个难点。
还有,需要不断地通过进步获得成就感,获得进步感。身边的人给他的点赞也会非常的重要。
最后,就是适度的压力和合理的激励。
我刚才讲了这么多,大家一听觉得你这个要求好像有点太多了,听起来是不是觉得不太可能。但是我们回想一个小小的场景,我们很多人在消遣的时候可能都会玩「跳一跳」的这样一个小游戏,是否命中了刚才我说到的这样一个点。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体系和整个的过程中去借鉴、利用好这样一些激励的元素,愉悦的学习体验,强劲的学习动力和健康的学习心理,将有可能会带给更多的学生,而在线教育已经开启了这样的探索。
比如互动课件的引入,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影视创作的手段,对教学内容做更加立体、形象的呈现,并通过精细设计的随堂互动,让学生有很强的沉浸感和参与感。
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引入了分组趣味的 PK 机制,能够形成适度的互相比拼和互相追赶的学习氛围。
比如引入 AI 的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发音进行及时的评分和纠正,实现快速的反馈。
比如引入了徽章的制度,帮助学生去纪念和沉淀每一个精彩的小成就。
对于在线教育行业这条路应该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听到更多人说进步使我快乐,而不是学习让我痛苦。
任何一个新兴的行业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周期,对于在线教育而言,除了利用好互联网的力量不断去完善在线的这个部分,更加重要是如何去增进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对教育价值的坚守。
另外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讨论、帮助和指导,譬如教育机构如何对公立教育形成有益的补充,在线教育如何和线下的教育做有效的融合,本地化教学和服务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实现等等,这需要所有人一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