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诗经》首当其冲。《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是由西汉毛亨、毛苌传下来的《毛诗》,与史籍记载孔子所编纂的《诗》,文辞上是否有不同,编排上是否有变化,甚至篇目上是否一致,这是历来读诗者心中的疑惑,也是《诗经》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未解谜题。最近,湖北荆州一座战国楚墓里出土的一批竹简,经过初步整理释读,或许可以为我们揭开一些“秦火”之前的《诗经》面目。
古墓之中藏“国风”
长湖,江汉平原上著名的“四湖”之一,也是古云梦泽“缩编”后演化而成的一座长条状湖泊。长湖的西北角上,就是战国时期楚国故都纪南城遗址。今天,以纪南城遗址为中心,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分布着数以万计的楚国古墓,既有高等级贵族墓葬,也有中下层贵族和平民墓葬,分为八岭山、马山、纪山、雨台山、天星观等多个古墓群。
王家嘴是位于湖北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洪圣村的一处墓地。为配合基建项目,2019年至2021年,荆州博物馆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2021年6月,在编号为M798的一座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竹简。经过初步整理和释读,考古工作者发现其中一部分可以与今本《诗经·国风》相对读。
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竹木简牍长期是主要的文字记录载体。因此,简牍被认为是学术价值极高的出土文物。一枚简牍,甚至是其中一个字,往往就可以启发人们对历史的重新认知。王家嘴798号楚墓出土的竹简,让我们可以窥见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前“诗”的面貌和《诗经》文本。
据荆州博物馆馆员蒋鲁敬介绍,王家嘴《诗经》竹简残断缺失较为严重,最长的约38厘米,最短的不足1厘米。通过拼接和编连,推测大约有300支,整简长约44厘米,宽约0.6厘米,竹简简面右侧自上而下有三个契口,部分竹简的契口还留有编绳残片,可见原本是编连成册的。
通过对竹简的释读和编连,初步判断王家嘴《诗经》可以确认的有150余篇,比今本《诗经》中的《国风》160篇少了几篇,绝大部分与今本《国风》可以相对读。比如2743号简的内容释为:“笲□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与今天《诗经》中《周南·汉广》基本一致。今本《周南·汉广》写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1561号简“雉鸣求起牡,济盈……”,与今本《邶风·匏有苦叶》可以对读,今作“济盈不濡轨,雉鸣求起牡。”诗句顺序发生了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王家嘴楚简《诗经》中还有少量内容不见于今本《诗经》,可能属于“逸诗”。据蒋鲁敬介绍,现在可以看到篇名的“逸诗”有8首。
荆州博物馆王家嘴墓地考古发掘项目领队肖玉军介绍,798号墓是典型的小型东周楚墓,从墓中出土的器物判断,墓葬年代应为战国晚期,墓主人为“士”一级。墓葬等级虽然不高,但在墓内出土的竹简多达3200枚(不计小碎片),推断原简数量约为800支。内容除了《诗经》中的《国风》部分,还有类似《论语》记录孔子言的《孔子曰》,以及可能为乐谱的竹简。由于残断缺失严重,整理难度大,目前只是完成初步的释文和编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