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1985年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进入浙江省考古所工作。在考古所工作期间,刘斌长期参加和主持良渚的考古发掘工作,在中国史前考古和史前玉器研究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主要著作有《神巫的世界》《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记》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围绕文化传承发展这一主题,策划了系列宣讲。本场讲坛来到杭州余杭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讲述良渚文化的发现与保护,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本次宣讲是这个系列的第七场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在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充分认识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
考古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
良渚文明溯源
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前,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国家文明阶段。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都距今约五千年。我们常说中华五千年文明,那代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形象是什么呢?文献记载的夏代大禹治水距今约4100年,再往前是“三皇五帝”的传说。而良渚的发掘,印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存在。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成功申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一个新的成员。良渚的存在年代为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它和其他三大文明处于同一个时代,都是五千年左右,因此也受到国际国内的关注。良渚不仅代表着中国长江下游的文明形态,也代表着东亚地区最早的国家文明。良渚申遗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让西方了解到,中国的文明进化和埃及等其他古老文明是同步的。
人类文明的起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关于文明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的课题,历来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因此,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在世界文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