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历史伟大的至圣先师,他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今山东曲阜)。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自幼聪慧好学,长大后求教于老子得以博览群书,又周游列国传播儒学思想并收弟子三千余人,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自汉代武帝时期“独尊儒术”以来,孔子的儒学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历史2000多年,其后代子孙也人才辈出,将儒学思想不断的发扬光大。孔子的后裔都是儒生,但也有例外,比如九世孙孔鲋,他竟然还造反了。
孔鲋出生于鲁国,自幼与其他的孔子后裔相比并无二异,长大后博览群书,学习经史,也成为了文采斐然的儒生。本以为孔鲋一生也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因为他生活在秦朝,深感暴秦统治下的社会悲惨,也更是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亲历者和受害者。不过孔鲋为了保护重要的书籍,他也冒着被诛杀的风险将书籍藏在了墙壁中。
公元209年,这本是平淡无奇的一年,但却因为陈胜吴广起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不仅加速了暴秦的灭亡,更是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大旗。然而,陈胜吴广毕竟是小民,虽然起义初步告捷,但接下来怎么走陈胜却不知道,因此他就请了一个人帮他,这个人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孔鲋,并且孔鲋得知陈胜起义反抗暴秦,也十分期待能加入他的起义军。于是,陈胜拜孔鲋为师,孔鲋的欣然答应,还封孔鲋为“博士”,即“为陈王涉博士”(《史记》)。
孔鲋做陈胜的老师绰绰有余,但可惜这个学生却不争气,一开始还能听进去几句,后来基本不听了,比如,有一次陈胜的老丈人去看他,结果被侍卫拦在了外面,说没有陈胜大王的命令谁都不能进去。于是,折腾了半天老丈人才看到陈胜,但还没等老丈人说话,陈胜便问老丈人见到他为何不行跪拜之礼,结果弄得老丈人一时语塞,最后气的扭头就走。几天之后,孔鲋得知此事便找陈胜谈话,告诉他让岳父行跪拜之礼有违伦德,但是陈胜却表示自己是大王,其他任何人见到他都必须跪拜。孔鲋听到陈胜这样说内心也担忧,因为当时陈胜的根基尚未稳定,所以有这样的思想也注定失败。果然不出所料,在后续的起义过程中,即便孔鲋给出了极好的建议和策略,但陈胜却都听不进去,始终按照自己的小民思想行动。比如,孔鲋曾建议陈胜和刘邦项羽结盟,可是陈胜仗着自己手下人多,不屑于和刘邦项羽平起平坐,甚至还扬言要先灭掉刘邦项羽,再铲除暴秦。最终,陈胜攻占关中失利,在撤退时被车夫所杀,这也宣告了陈胜起义的失败。
陈胜起义失败后,秦军开始反扑,而刘邦项羽却袖手旁观,等着坐收渔翁之利,最后孔鲋也被暴秦士兵砍杀。孔鲋死不瞑目,如果陈胜听从他的建议和刘邦与项羽结盟,或许也不会落得如此悲惨境地。就这样,孔鲋作为秦朝儒生的造反也彻底失败了,但是他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却被后世之人铭记。到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也记录了孔鲋,对其评价为“中中”人。所谓“中中”人,是班固给古人划分的等级,一共有九个等,分别是“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其中,“上上圣人”自然是老子和孔子等人,而“中中”人除了孔鲋之外还有淳于越,燕太子丹和荆轲等人,“中下”等级比如有秦始皇,李斯和陈胜吴广等。小编心想,孔鲋被班固评为“中中”人,其主要原因或许是他最后没有成功,不然也能和刘邦一样本来是“中下”人,最终变成了“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