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为自己减不下肥而痛苦,而有的人则在为自己怎么吃都无法吃胖而哭闹着,而一般这一类“干吃不胖”的人,在中医眼中,被称为"消谷善饥",主要是因为其中“饥”有两层含义:一是“饥者,饿也。”(《说文解字》)理解为饥饿,胃中空虚需要食物填充,为人正常的生理需求。二是热能消谷,在正常生理需求的基础上又有加重其需求的病理因素。
中医认为,这类人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所导致的。
为什么中国人“脾虚”高发
《黄帝内经》曰:“脾与胃以膜相连。在中医看来,脾并不仅仅指脾脏一个单独的器官。中医以生理功能、人体作用角度出发,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翻译成白话即:食物消化、吸收并输布的重要脏器,它可以延续生命活动,化生和充实精、气、血。
中国人十人九脾虚,造成其高发的原因,可能与饮食、压力、情绪有关。
饮食不节:中国是农业大国,“靠天吃饭”是常态,为三餐而奔波,时常饥一天,饱一天。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人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足”,饮食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但同时也增加了人们脾的负担,导致脾失运化,形成脾虚。
劳倦过度:中国人肌肉力量并不如欧美国家的人强壮,肌肉高度劳损,也会消耗脾气。现代人更多的从体力活转向脑力活,体力活动锐减,也会从过劳变成过逸,不用则废,也会造成脾虚。
情志失调:现代人压力大,用心多于用身,思虑过度则伤脾。
脾胃好不好,看3方面
脾胃功能掌管着营养运输,有了它,身体的脏腑组织才能源源不断获得营养。可以说脾胃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一个人的脾胃好不好,其实可以通过“3看”就能看到。
1.五官:一个人脾胃好不好看“颜值”就可以判断,脾胃不好者,口唇发白、干燥,易起皮或裂口,有些人甚至睡觉还会流口水。
2.体形:脾胃不好的人,身材是两个极端,要么就是“易胖体质”,要么就是“易瘦体质”。脾虚影响代谢,体内排泄无门,只能在体内“堆积”,越来越胖。相反有些人由于吸收功能有问题,经常腹泻,就会越来越瘦。
3.是否有湿气:脾胃虚弱,影响水液运化代谢,容易生内湿,而而湿困脾、脾气不奋,又加重了水湿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往往表现出:身体沉重、疲劳无力、大便不成形、嗓子有痰、脸上长斑、黑眼圈、容易浮肿。
不同脾胃症状有不同的原因,该如何根治?
中医非常重视脾胃调理,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著名的《脾胃论》,其中包含医论38篇,方论63篇组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凤斌主任表示,脾胃病并不仅有单一的症状,它包括食道、胃部和腹部三个病变部位。脾胃病的症状也因其病变部位而异。
食道: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或胸部疼痛;
胃部:主要表现出胀满、疼痛、嗳气、反酸等;
腹部:主要表现出腹痛、腹泻、便秘,甚至下痢脓血等
一个好的脾胃,要清气能升,浊气能降。即脾气要带着精华往上升,胃气要带着糟粕往下降。在古书中《金匮要略》记载这一张专门治疗脾胃虚弱的方子,后续到了金代,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荷叶和米饭,次方命名为枳术荷叶饭:枳实、白术、荷叶、米饭。
白术性温不燥,和脾气甚是契合,同时还能祛湿,有助脾气上升。枳实具有排浊气的功效,荷叶升清降浊的功能非常强。这张方子既能补虚,又能祛邪,非常适合说话声音有气无力、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者使用。
脾胃虚弱似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脾胃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要想保护好“后天之本”,还需从生活方式入手。注意饮食定量,清淡为主,劳逸适度,避免压力过大,保持心境开阔,凡事莫过于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