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与阿司匹林联用,是为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引起的血栓风险,但斑块本身不能被完全消除,所以绝大多数的人都需要持续用药,除非有相关禁忌才需要停药。
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能消除
引起腔隙性脑梗塞的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危险的原因。指的是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衰老、遗传等因素下,动脉内膜会被损伤,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会从损伤处进入血管内膜。
进入血管内膜的LDL-C,会氧化、产生炎性反应,之后会被巨噬细胞吞噬。吞噬过多LDL-C的巨噬细胞无法消化,最终会转化为泡沫细胞沉积在动脉内膜中。许多的泡沫细胞在一起,就构成了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
如果剖开斑块,就会看到许多淡黄色、小颗粒状的泡沫细胞,如同小米粥一样,所以又被称为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生长在动脉内膜之中,以现在的医学技术,还没有不破坏内膜就能消除斑块的方法。所以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形成,就无法彻底消除。
硬化斑块会随着时间持续进展,造成动脉狭窄,会影响器官血液供应。比如说冠心病,就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超过了50%,严重影响了心脏供血。更为危险的是,斑块本身并不稳定,有可能发生破溃,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造成脑梗塞、心肌梗死。
二、预防疾病需要用药
腔隙性脑梗塞并不是真正的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大脑中,但范围非常小的梗塞,有些腔梗可能是因为年龄衰老,血管退化与脑组织的间隙增大造成的,但多数腔梗的原因,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有复发为更为严重的脑梗塞的风险。
所以有腔梗的人,如果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建议用药进行预防。药物预防的目的有两个,第一,避免斑块破溃;第二,在斑块破溃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用药也是两种,一种是他汀类药物,另一种就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
三、预防用药需要坚持规律服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酶,降低LDL-C水平,延缓斑块的进展。而且还能抗氧化和炎性反应,可以改善动脉内膜的代谢,还可以使斑块的脂质核心密度增加、体积缩小,甚至产生逆转斑块的作用。
但是,他汀类药物逆转斑块的作用不是一朝一夕就会出现的。根据临床试验观察到的结果,需要将LDL-C控制达标(低于1.8mmol/L),持续用药2——4年后才会出现。而且用药越久,对心脑血管的获益越大。
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如果斑块发生破溃,就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预防脑梗塞、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的发生。但人体每天都在生成新的血小板,如果停药超过48小时,就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每天都需要服药,持续抑制新生成血小板的活性,才能有效预防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