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前兆:红肿僵热痛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之一,也被定义为头号致残性疾病。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55亿人患关节炎,亚洲平均每6人就有1人是关节炎。在中国,有超过1亿关节炎患者,发病率约为13%。关节炎常在25至50岁间发病,以女性居多。
然而,去年发布的《以患者为中心——骨关节健康管理洞察新解》报告显示,近九成骨关节炎患者并不了解关节炎相关知识,他们发病时往往没有意识,错过最早治疗时机;即便就医,就诊态度也并不积极。
上述报告还指出,有23%的患者对疾病诊疗态度较为消极,65岁以上人群中,放弃治疗的患者比例上升到近40%。因此,对关节炎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
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关节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有遗传、物理压力、肥胖、年龄、外伤以及糖尿病等。根本致病机理在于激活了关节的炎症通路,引发炎症和疼痛系列反应,使得胶原蛋白合成异常造成软骨损伤,甚至导致胶原蛋白变性流失、营养物质流失缺乏。
那么,我们怎么判断自己的关节是否存在问题呢?
可以记住这个五字口诀:红、肿、僵、热、痛。
其中,“红”、“肿”所指的关节发红、发肿,均是关节炎的常见症状。
“僵”则是指早上起床之后或是休息之后,关节发皱、有黏着感,像被胶水黏住了一样,活动之后感觉关节松快。如果你的身体有“僵”的感觉,就可能存在滑膜炎的情况。
“热”指的是关节温度异常,正常情况下由于关节处血运较少,关节温度应该比其他部位的体温低,如果关节发热、发烫,就证明很可能存在炎症,需要治疗。
最后,如果关节处时常有疼痛感,则可能表示关节周围出现组织水肿,同样是关节炎症发作所引起的症状表现。
关节炎的主要种类有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中骨关节炎是最为常见的,《2015年中国骨关节炎放置认知白皮书》显示,我国骨关节炎患者约有1.3亿人,占总人数的10%以上。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50%,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过80%。
骨关节炎是一种关节退变性疾病,主要病变是在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中老年女性是主要患病人群。骨关节炎症容易出现在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手指关节等部位,患病后常伴有骨质增生,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会有平地走路疼痛,甚至关节变形等症状。
日常养护需注意
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骨关节疾病的三级预防模式。
一级预防是指无病防病,在未发生骨关节炎时采取体育锻炼、日常护理等措施预防患病;
二级预防是指患病及时就诊,在注意到骨关节炎症相关症状产生之后,及时体检、就诊,以获得有效治疗,防治疾病;
三级预防是指防止残疾,在关节炎病情严重时,选择恰当有效治疗方式,防止因病致残。
而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做好日常防护、运动锻炼,保护关节健康。山东省立医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袁林表示,如要做好日常护理,可以注意在膝关节不适时避免强迫体位与过度疲劳,久坐要多站,多站要久坐。如果已经出现关节疼痛,则要注意尽量不做加剧疼痛的动作,比如反复下蹲、上下楼梯等。
除此之外,肥胖也是关节炎的诱发因素之一,会使关节结构加速磨损、老化,甚至引起变形性关节炎,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对此,可以进行适当运动帮助减肥。不过在运动时,同样需要注意避免关节损伤。游泳和散步都是较好的运动方式,既不会增加关节负重,同时也可以锻炼关节四周的肌肉和韧带,有助于关节养护。
在致病机理层面上,关节炎的根本机理在于激活了关节的炎症通路,引发炎症和疼痛等系列反应,使得胶原蛋白合成异常进而造成软骨损伤,甚至导致胶原蛋白变性流失、营养物质流失缺乏。
目前治疗解决方案思路在于抑制关节致炎通路、促进关节软骨修复。调查研究显示,姜黄素、雪莲培养物分别可以抑制导致关节炎的NF-Kβ致炎通路和IL-6、TNF-a等炎症因子,从而有效消除炎症、疼痛等系列反应。
同时有研究发现,非变性II型胶原蛋白也可以抑制TNF-a等炎症因子,减缓症状,并促进正常胶原蛋白合成,促使软骨清除与再生回复正常平衡状态。此外,II型胶原蛋白也是关节中的关键营养物质,占据关节软骨中总胶原含量的80%以上,可以有效促进关节恢复。
所以,在日常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富含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的大豆制品,不仅可以保护心血管,也可以起到强健骨骼的作用。同时,食用富含钙和胶原蛋白质的食品也有助于增强骨骼韧性和硬度,保护关节健康。补充胶原蛋白有助于促使软骨的清除与再生,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