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原因让南方人更易中招
鼻咽腔是处于鼻腔后面、连接鼻腔和口咽的呼吸通道。新冠疫情以来,很多人都有取鼻咽拭子的经历,这里的取样部位就在鼻咽处。
鼻咽腔的黏膜上皮细胞恶变形成的肿瘤即为鼻咽癌,常见于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在我国又被称作“南方癌”。
由于鼻咽癌特殊的分布特点,很显然,它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不是年龄。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鼻咽癌在华南地区高发,是由EB病毒感染环境、饮食习惯和遗传等多重因素综合导致的。
1
EB病毒感染
与鼻咽癌相关的病毒叫EB病毒,最早发现于1964年,是最早被鉴定和人类肿瘤有关的病毒。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鼻咽癌患者都是EB病毒感染阳性。因此,业内专家很早就达成共识:EB 病毒是导致鼻咽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单说EB病毒带来了鼻咽癌还不足以说服所有人,因为有个奇怪的现象无法解释:除了广东,全世界其他地区绝大多数人也都被EB病毒感染过,但他们并不得鼻咽癌。
后来,相关研究发现,广东地区80%的鼻咽癌患者体内都存在一种独特的高危病毒亚型,被称为 BALF2_CCT 亚型。
如果一个人感染了这种高危EB病毒亚型,他的鼻咽癌发病风险,将比感染低危亚型的人增加11 倍。
非洲和欧洲极少有感染这种高危亚型的人,中国北方人群感染比例也低于5%,但在华南地区,感染这个高危病毒的人群比例高达40%。
2
化学致癌物亚硝胺
咸鱼、腌肉、腌菜这类食物含较高的亚硝胺盐,尤其是一种称之为二亚硝基哌嗪的物质含量特别高,均被认为与鼻咽癌发病关系密切。
两广地区的居民喜欢吃腌制的咸鱼等食物,增加了鼻咽癌的患病风险。
此外,还可能与某些微量元素有关,例如高发地区的饮水或是食物中往往镍含量较高,而所含硒又较低,这都可能促使癌的形成。
3
遗传易感性
广东中山244例鼻咽癌中,25例有家族史,占比10.4%。鼻咽癌发病的种族特异性和家族高发倾向,提示鼻咽癌发病可能与血缘和遗传有关。
比如,侨居海外的广东人,他们后代的鼻咽癌发病率仍明显高于当地人。
8个“隐匿症状”早就提醒你了
鼻咽与耳、鼻、口咽、眼眶、颅底相邻,病变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因此鼻咽癌症状复杂多样,与常见的中耳炎 、鼻窦炎、颈淋巴结炎类似,容易误诊。
从临床来看,以下症状可能是鼻咽癌在敲门,必须谨慎:
1
涕血和鼻出血
如果肿瘤表面丰富的小血管破裂、表面糜烂,可表现为回吸性血涕或涕中带血,尤其晨起后回吸血涕更有诊断意义。
2
耳鸣及听力下降
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可引起单侧耳闷、堵塞感、耳鸣及听力下降。
听力检测常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易被误诊为中耳炎,予以抗炎、抽吸中耳积液等治疗,可能改善症状,但短期内症状会反复并呈加重趋势。
3
鼻塞
肿瘤增大侵犯到后鼻孔和鼻腔,会导致进行性加重的一侧或双侧鼻塞,呼吸不畅,严重者会完全堵塞而需张口呼吸。
“鼻炎久了会变鼻咽癌”的说法是误传,但鼻炎和鼻咽癌确实有相似症状,需要分辨。
4
头痛
若肿瘤合并感染,侵犯周围组织、血管神经,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多为单侧持续性疼痛,易误诊成神经性头痛。
5
面部麻木
三叉神经受压或受侵导致的浅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皮肤蚁爬感、触觉过敏或麻木。
6
眼部症状
肿瘤侵犯至眶尖、眶内、颅底及眼外肌支配神经,会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视野缺损、复视、眼睑下垂、眼球突出及活动受限。
7
颈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初诊时以颈部肿块为主诉的达40%——50%,多数患者均以为肿块“不痛不痒”,因此不重视延误病情。
8
张口困难
一般为肿瘤侵犯翼内肌、翼外肌及翼腭窝所致,为晚期症状。
做7件事远离鼻咽癌
即使出现以上症状也不要慌张,早诊早治最关键,临床上常通过以下手段鉴别:
实验室检查,EB病毒DNA拷贝数检测,EB病毒抗体检测,肿瘤标志物均有助于诊断及随访。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五官检查、颈部触诊、脑神经的检查、纤维鼻咽镜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中,CT和磁共振检查,有利于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及颅底骨质破坏。
要想防治鼻咽癌,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一个都不能少:
1.戒烟酒,吸烟可以激活潜伏在人体内的EB病毒;
2.少吃或不吃咸鱼、咸菜、熏肉、腊味等含有亚硝胺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预防感冒,防止EB病毒感染,注意保持鼻及咽喉卫生;
4.积极治疗鼻腔及鼻咽部炎症性疾病;
5.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体育锻炼和室外活动;
6.高危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体检筛查(如EB病毒抗体、EB病毒DNA定量、鼻咽镜检查等),包括鼻咽癌高发地、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
7.如果出现鼻出血、听觉减退、耳鸣、头痛等早期信号,要及时去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需要提醒的是,北方人也不能太大意,因为鼻咽癌也会盯上经常接触油烟、长期吸烟、有慢性鼻咽疾病史的人。
如果家族中有鼻咽癌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要长期随访,进行肿瘤筛查,如有可疑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