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搞清楚仿制药是什么,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原研药。
原研药:也就是原创的新药,一般也可以叫为专利药,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数亿美元研发,再经过严格的筛选、试验才能上市。
仿制药:与原研药有着相同的成分、剂型,治疗作用也相同的药品,前提是必须保证质量、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基本一致。和经历了严格试验的原研药相比,仿制药没有经历大规模的试验,只进行一个规模较小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以验证仿制药在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和原研药的差异。
听起来,仿制药似乎是“冒牌货”,那么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效果一样吗?其实,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分子量相同外,仿制药的晶格、纯度、以及制剂的配方、工艺和流程很难完全做到和原研药一样。
今年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对14种具有代表性的药品,进行了11万病例的研究分析,通过研究患者的血压、血脂、肝功能、血液毒性等指标,历时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仿制药在临床的使用和效果上,都与原研药没有明显的差异。
为何中国不像印度一样制造便宜的仿制药?
中国和印度在仿制药制造上,主要有以下2点区别:
1、印度法律完善
在1970年以前,印度的药品价格非常高,药品的定价权被跨国药企掌握,1970年之后,印度颁布了专利法和药品的价格管制条例,不授予药品的产品专利,这样一来,印度的本土药企就能够发挥其成本优势,制造仿制药,这也是对仿制药的专利保护。不仅如此,印度还巧妙推迟了10年WTO的“TPIPS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躲避国际原研药专利的追责。
从1970年开始,印度就不断完善国内的法律,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法律的允许下,印度政府允许印度的制药公司仿制药物的化学成分,改变制药工艺,生产出和原研药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等相同的仿制药。因为国内政策和国际宽限支持,印度制药产业完成了产业升级,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仿制药产业。
而中国对药物的专利起步比较晚,一直到1985年,中国才重视专利保护,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但这部专利法中,并没有对药品的保护,直到2001年,中国才陆续出现一些与药品专利有关的法律条文。同样的,中国也受到“TPIPS协议”的制约。
2、中国药企缺少动力做高质量的仿制药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认为,中国没有像印度一样生产便宜又好用的仿制药,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医院更喜欢用高价药,导致药企对研发仿制药动力不足。
朱恒鹏指出,在中国的很多医院,由于受到各种价格管制,只能通过药品的回扣来实现垄断利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药养医”,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高价药只占其药品采购品规的20%左右,但占据其药品销售收入的70-80%。普药(就是低价仿制药)占据品规的八成,销售收入仅仅占二三成。”在这种模式下,医院在采购药品时,不仅要考虑它的疗效,还要考虑它能带来多少回扣,因此,高价药更受欢迎。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寻找更好的出路。
中国选择了独立创新的道路,不断突破
2015年,中国开始深化医疗改革,政府鼓励创新,一系列促进创新药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让创新药迎来机遇。在政策加持下,2018年至2020年,中国的一类创新药数量不断突破,从以往一年一个,4年的时间里达到了37个,2020年创新药的市场规模约1400亿美元。
此外,在一些新领域,中国的创新药水平也不比国外差,譬如在细胞治疗、溶瘤病毒等领域,有机会实现并跑甚至是领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医药行业会发展得更美好,中国的患者,也无须再到国外购买仿制药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