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对于中医面诊有一定的好奇心,中医是怎么面诊看出五脏疾病?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中医面诊是如何看出五脏的情况。
《素问·刺热篇》有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由此可见,面部各部分属不同的身体脏腑。《灵枢·五色篇》也将整个面部分为五个部分:
鼻——主脾;
眉间——主肺;
额——主咽喉;
颊侧——主大肠;
耳门——主肾。
五脏疾病,全写在脸上
中医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从脸上不同部位的颜色,初步判断自己的五脏到底出了什么毛病。
1、肺脏病色看两眉间
这个区域叫印堂,最好是白里透红,最忌讳发黑,代表有不可治愈的重大疾病。如果特别红也不好,说明有肺热;发白是血虚或气虚;发青是血瘀。
2、心脏病色看两眼间
过度的红就是心火太盛,会引起心烦、失眠,甚至神经失常。如果两眼间出现了青紫的颜色,就表示有血淤,可能是由冠心病所导致的。
3、肝脏病色看鼻梁
鼻梁骨最高的点如果发红,可能是肝火偏盛,表现为易怒、眼睛发红、月经增多等;出现青黑色,可能是肝硬化或肝癌等。
4、脾脏病色看鼻头脾脏病色看鼻
肝色的右边是胆色,这里淡白无华,会气短乏力,容易惊恐;发红通常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颜色晦暗,或呈灰褐色,可能是有蛔虫。
肝色左边是胰色,这里气色苍白,是胰腺虚寒,女性易出现腰腹酸沉;颜色青黄,是胰胃不和,多表现为厌食、反酸。
5、脾脏病色看鼻头
如果发红是脾胃有热证,就是特别能吃,吃完一会就饿,甚至会得糖尿病;发白就是气虚;发青是气滞血瘀,会肚子痛。
6、胃色看鼻翼
此处及两侧如果淡白无华,是消化功能减退的征兆,多半会厌食、饭后腹胀。颜色淡红干燥是胃部津液不足,通常会口干唇裂、大便干燥;颜色过红是胃火亢盛,出现口臭和牙龈肿痛。【史无前例/预报名学费直降1000元】姜军作-中医望诊新四诊(眼诊耳诊手诊面诊)精修班
7、肾脏病色看两颊
这里不怕灰黑就怕娇艳。明亮、润泽、含蓄的淡灰色出现在肾色部,是健康的表现,反而是出现胭脂般娇艳的红色,说明已经病重。
8、子宫、前列腺色看人中
此处变白,是血虚、气虚;变黄是脾虚;变红是有热证,女性多有宫颈糜烂,男性则是前列腺炎;变青或黑是寒证,会有剧痛和癌症。
病色的分类
病色主要有青,赤,黄,白,黑五种表现,它们分别提示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1,青色
主血瘀,肝病,寒证,痛证和惊风,多因为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
面色淡青,多为虚寒证。面色青黑,多为实寒证或者剧痛,或者也可以见于肝病;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并且伴有胸部憋闷疼痛,多属于心阳虚衰兼心血瘀阻导致的胸痹;
如果小儿高热,眉间,鼻柱和唇周围色青者,多属于小儿惊风或者是惊风的先兆。
2,赤色
主热证。多因为热盛而脉络扩张,面部气血充盈所导致的。
满面通红,多属于外感发热,或者是脏腑火热炽盛导致的实热证;
两颧骨潮红者,多属于阴虚阳盛的虚热证。
3,黄色
主脾虚和湿证。多是因为脾虚导致运化功能减退,气血不足,面部失荣,或者是湿邪内蕴导致的。
如果面部淡黄没有光泽,多属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导致的;
如果面色淡黄并且有浮肿的感觉,是脾气虚弱,湿邪内生导致水肿所致的;
如果面目身尿都发黄,极有可能是黄疸;
如果黄色鲜明就跟橘子皮一样,多为湿热所致,多为肝胆湿热或者脾胃湿热;
如果黄色晦暗就像烟熏一样,多为寒湿郁滞所导致;
最后面色苍黄的多属于肝郁脾虚。
4,白色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多是因为气虚血少,或者阳虚或者是失血耗气,血脉不充不能向上儒养面部所导致的。
如果面色淡白没有光泽,并且伴有舌和唇色变淡者,多属于气血不足,可能是失血过多或者贫血;
面色淡白有点光泽多为气虚;
面色白并且有点浮肿,多是因为阳虚;
面色苍白者,多属于阳气暴脱,或者血行不畅的实证,或者是大出血导致的。
5,黑色
主肾虚,寒证,痰湿水饮证,或者是血瘀。多因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血液失去温养导致的。
面色黑并且发暗的,多属于肾阳虚,因阳虚火衰,血液失去温煦所导致的;
如果面色发黑且干干巴巴的,多属于肾阴精亏虚导致阴虚火旺,火能灼伤人体的水液,所以干干巴巴的;
如果眼眶周围发黑的,多属于肾虚水饮或者寒湿所导致的;
如果面色发黑,并且指甲也发暗,多为淤血导致的。
以上就是通过望面色判断疾病的简单方法。
中医养生搓脸操,5个动作,简单易学
第一步:干洗脸 能调整血压,可明目、醒脑,防治眩晕,加速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经常干洗脸,少生皱纹、满面红光。
干洗脸
两手搓热,用双手大鱼际 从嘴角、鼻翼向上,然后由额头向下,收向下巴,再由嘴角向上,如此为1次,做27次(中医保健取的都是9的倍数),皮肤微微发热为好。记住一定要从下往上,可以提拉和紧致皮肤。
第二步:搓耳朵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补肾壮腰、疏通经络、养身延年。
搓耳朵
首先是摩擦耳廓,掌心前后摩擦耳廓正反面10余次,能疏通经络 、振奋脏腑;
然后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10余次,对于缓解颈肩痛及头痛 、头晕很有效果;
再然后用拇指、食指先向上提拉耳顶端10余次,再用拇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并摩擦耳垂10余次。
第三步:搓鼻子 促进鼻腔生理功能、防止鼻黏膜老化,及调整全身气血、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并防治感冒、鼻炎等症。
搓鼻子
大拇指外侧先在掌心搓热,在鼻翼两侧上下搓,搓到鼻子微微发热。这对改善鼻炎效果很好,而且还能预防和缓解因冷空气或感冒引起的鼻塞。
总之,五官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十分紧密,平日多观察五官的变化,就可以间接地知晓身体是否健康。当然,临床并不只以来五官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来诊断疾病,还应该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