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家门,当1岁8个月的儿子张开臂膀向自己走来时,曹慜的第一反应是推开他。
30岁的曹慜是宁夏疾控中心病毒学检验科最年轻的工作人员。宁夏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现以来,她每日奋战在病毒检测实验室,病毒样本近在眼前。尽管她十分确定,层层防护足以保证自己不会把病毒带回家,但面对家人,本能瞬间便战胜了所有思考。
宁夏疾控中心是检测出宁夏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地方,承担着疑似病例样本检测和确诊、病毒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任务,是抗击疫情的关键部门。在这里,有一大群和曹慜一样的工作者,在“小家”和“大家”之间做出了取舍。
春节前,宁夏疾控中心专家马江涛刚刚结束中国疾控中心援塞拉利昂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合作项目有关任务回国。他办好休假手续,正准备踏上回宁夏固原市老家的行程,突然听到疫情的消息,便让妻子和孩子先行一步,自己主动请缨,返回岗位。
“我在塞拉利昂积累了不少处理烈性传染病病毒样本的经验,最应该留下来。”马江涛告诉记者,这是他“逆行”时心中所想,当时他还顾不上考虑和家人再一次分离。“有时想想,他们不在身边也挺好,起码可以少担心他们的安全。”马江涛说。
目前,宁夏疾控中心已完成2000多份新冠病毒疑似病例样本的检测,“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和时间赛跑,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上岗,在实验室里连轴转地工作四五个小时是常事,有时时间紧迫,他们甚至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防护服脱下就不能再穿,为节省使用,我们进实验室前都不敢喝水,就怕中途想上厕所。”马江涛说,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时间一长便会大汗淋漓,每次走出实验室,都感觉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
在曹慜、马江涛等疾控工作者看来,这个岗位上,危险和希望并存,他们多一分努力,便会让更多人受益;而只有回到家中,他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才会被触及。
“以前,没有一个晚上儿子不是在我怀里睡着的,现在我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一个单独的卧室里,孩子起床再也不吵着找妈妈了。”说到这里,曹慜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选择疾控,就是选择付出。”在宁夏疾控中心办公大楼里,这样的标语十分常见。宁夏疾控中心病毒学检验科科长马学旻告诉记者,他身边每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守与付出。“和这样一群人共事,是我的荣幸。”马学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