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对楼市调控已经历经了3年多的时间,虽说房地产一行已经没了10多年前的“热闹繁华”,但是“高房价”的楼市弊端却一直存在。这是中国楼市辉煌多年留下来的“后遗症”,很难消除。
除了“高房价”依旧是国人们的难言之隐外,楼市给国人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依旧有不少家庭正在背负着房贷。
前几日,央行公布了一份《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据悉,这是国内有关于城镇居民家庭最完整、最详实的负债情况调查数据之一。
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我国城镇家庭对“房”付出了太多。其中,有超70%的家庭,都是以着房产为主要的实物资产。而我国城镇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也达到了96%的高数值。相较之下,金融资产的占比就相当低了,只占了20.4%。
数据中还透露了一个重要的讯息:城镇居民家庭负债参与率高,为56.5%。而我国城镇家庭的负债集中化现象也非常明显,家庭负债结构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主要的负债来源是银行贷款,而房贷就占了家庭总负债的75.9%。
数据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处处都是“房”、“房贷”等字眼,可见,调控虽然没有停止,但是房地产一行依旧是渗透进了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疫情席卷全球,有些地区开始试探性的放松楼市调控,并且相继搞出了“政策一日游”,这让不少人担心资金会再次流入楼市。而定向降准、降息、减免税费租金、延长还款时限等多种“救市”措施,也让部分地区的房价开始微涨。
要知道,如果再次放松楼市调控,那么势必会拉抬房价,打击到刚需一族,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所以,为了安抚百姓,多家权威媒体发声,“房住不炒”和长期坚持楼市调控的大方向并不会动摇!
现在,有3项政策正在大步走来,一旦全面实施,或许才是对楼市进行真正的“打击”。
第一,农地入市。
从2020年1月份开始,修订后的新版《土地管理法》将会正式开始执行。其中,有明确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明确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通过依法登记的集体建设土地,所有权人可以将其进行出让、出租等方式交付给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人使用”。
也就是说,未来将会允许农村集体用地入市了。农地入市增加了土地的供给,可以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打击开发商囤积待涨的局面,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能让土地真正去到需要土地的人手中,对抑制高房价有一定的作用。
第二,下放用地审批权。
3月3日,国务院对外公布了《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到了,要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的改革。简单来说,这一决定就是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的用地自主权。
不过,“放权”并不代表着“放松”,之所以要赋予省级人民政府更大的用地自主权,其实本质上还是为了让土地能尽其用、地尽其用罢了。
第三,农地入市的定价机制。
4月22日,《农村集体土地价格评估技术指引》正式发布实施。其中,主要构建了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农村集体土地价格评估的技术体系,来进一步的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价格的评估。具体包括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其他建设用地以及耕地等。
同时,《指引》给出了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价格、集体耕地承包经营价格等定义。
供给不平衡、市场供需乱象,一直都是导致房价高涨的真正原因。而以上三种新规,分别在入市、审批、定价这三方面对农地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改革和规范。所以说,当这三种新规全面实施之后,市面上土地供不应求的现象应该会有所减少。
一方面,这样能打压炒房者,另一方面还能盘活土地市场,增加市场的供给,是一举两得的。
看来,楼市或许会经历一场新的“变革”,而国家对于楼市调控的信心还是没有半点动摇。在未来土地增多之时,房价下跌或许成为必然趋势。而依靠着楼市赚钱的炒房客和开发商,可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