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被称之为房地产的“常青树”。
在任何时期,学区房都一路绿灯上行,房地产上升期,学区房升得比一般房产多,房地产下行期,学区房依然在缓慢上行。为啥?其价格上涨的动力只有一条:就近读书。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一旦这种特殊的房产生存的“唯一根基”被动摇,那么20多年以来建立在这个“独木”上的高价格荣光也将快速崩塌。
前几日,中部城市合肥,出台了“新八条”房地产调控策略,其中不乏对前几个月炒作如火如荼的学区房限制,规定小学学位每6年才能获得一个,初中的学位制度每3年方可获得一个(二胎、三胎除外)。一位2020年在这里买房的粉丝告诉笔者,自己购买的学区房2020年价值400万元,总面积才80平米,2021年3月份涨到了450万元,但是4月5日之后,这套房子就瞬间下降到了300多万元,买房人还只打听、不愿意购买,大家都对这种房产未来的走向存疑,担心高位接盘了。
无独有偶,北京西城区在2020年年中采用多校划片之后,房地产价格变化窘态各异,有的人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海南度假休息,连夜返京把房子挂牌价从700万元降至400万元出售;也有人把自己的房子从400万元连夜提高至600万元出售。
不难理解,这种房子20多年以来赖以生存的根基便是“就近上学”规定,一旦这个根基动摇了、不存在了,那么房子的“炒作属性”也就随之消失,把学区房和非学区房摆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之后,还有啥优势可言?80%以上的学区房甚至都是15年-20年的高房龄房产,优势还没有一般新建楼盘高,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别人2万元,你5万元,凭什么?终究要被打回原形的。
而且,现在看来,学区房或“全面消失”的趋势越发明显,楼市2新规,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始实施,大方向已经划定,持有这类房子的人该早打算了。
1、从单校划片,转变到多校划片。
多校划片,从2019年开始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个词儿并不是首次出现,早在5年前的2016年,教Y部在当年下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J育招生工作的T知》中就明确指出,对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选择学校的难度较大等城市和地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多校划片的规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正式文件第一次提到“建议进行多校划片”的字眼。
从2016年之后,各大城市开始了对房地产小区和学校资源均衡配置的多校划片改变。所得的D校划片,是指改变原有的“单校划片”规则(买一套房子,只能配置附近的1个学校,孩子只能在规定的这个学X读书),采用“一套房子、一所小区配置多个学X”规则,这种情况下,买房人的子女最终会上到哪所学X,全凭运气,这就在更大范围内打散了教Y资源独占独享的优势。
虽然这个规定并没有完全消除“就近入X”的策略,但对学Q房起到了一定动摇作用。
2、重点高中不再一刀切分数录取,名额分配制。
2021年3月中旬,上海教委发出《上H市高中阶段X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了网上家长们99%人的欢迎,究其原因,还在于最大化均衡了优质的教Y资源问题。这份文件中提到,重点高中的生源录取,采用名额比例分配制度,不再按照以往拉平录取制。
举个例子,浅显易懂:一座城市有ABCDE五所初中,A校的质量很高,成绩很高,普遍在500分以上;BCDE这4所质量一般,500分以上的很少,普遍在300-500之间。然后只有3所高中SQP。S的质量比QP要高。
原来的入学办法:高中S按照ABCDE所有成绩从前往后录取,那么A校占到了90%以上的比例名额,BCDE只占到不足10%比例。所以,买房人都看到了A校片区房产的优势,大家都前来购买,推动了A所在小区发房地产上行。
新的入学办法:高中S按照均衡名额分配制,把所有名额总计为100%,然后对于ABCDE每个初Z给定了20%的比例名额,大家都占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获得了同样的向上资格,A的房地产独特性也就随即消失了。
再见,学区房?楼市2新规,方向已划定。
近些年来,学区房改变的风向越来越明显,不管是多校划片还是名额分配制,都将给学区房消失起到助推作用。房地产专家们分析认为,未来的房地产市场环境里,学区房这种特殊资源或消失殆尽,房子终究要回到“居住”这个属性上去。2类人开始担忧了:已经重金购买学区房的人和囤学区房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