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房地产表现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一会松一会紧的,为什么在特殊时期还收紧,为什么又要求因城施策,这到底是什么来头?
按理说,房地产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自然会伴随着市场的饱和而步入稳定车道,所以,整体来看,房地产应该是相比过去更加严厉的大趋势,这是受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决定。但是短期来看,无论有没有现在的特殊因素,房地产市场都可能会因为调控效果的初显而适度放松。
当下市场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全国各地在遵循房住不炒基础上,适度进行政策的放松也是情有可原的。
放松限购、降低首付、延期还贷、缓交出让金、取消预售……从2月至今,全国已有超60个城市出台涉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政策。可以说这一波还远未结束。
但是很多人把各地的政策调整解读成房价又要大涨了,要知道,调控的原则是啥?当市场过热了就会降降温,当市场过冷了就会适度放松一下或激励一下。但是我们讲究的是火候,这个火候如何拿捏那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
难就难在一方面要守住房住不炒的调控底线,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市场不会出现问题,让市场渐渐趋于稳定。政策的手始终是有放有收,收放有度,收放自如。
当看到各地调整政策就说市场要大涨了,当看到央行无数次紧锣密鼓强调房住不炒就认为是不管房地产了,认为要把房地产怎么样,其实,这两种解读都是片面的,都是不负责任的。
一边在强调房住不炒,不会把房地产当作短期拉动经济的手段。这就是矛盾所在,而正是这样的矛盾才构成了现实中的房地产。其实一点不难理解,本来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就是矛盾的统一体。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地方发了政策又被收回,其实就是没有把握好度,没有评估好发布的后果和影响。
所以,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松与紧,只是相对而言。但是我们要看到调控的目标,那一定是为了稳定市场而设立,无论政策怎么调,它都是目标性很强,绝非为了调控而调控。
无论何时强调房住不炒都不为过,但是我们要看实际行动中,还会有一些隐性的适度放松,既对恢复市场信心有拉动作用,又不会成为热炒的动力。个中滋味,你得好好咂摸。
而3月9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更是给购房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人民日报也提到,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面,充足的流动性,在增强人们对经济增长信心的同时,也不免让一些人担心,把握不好,也可能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从调控目的看,释放流动性主要为应对短期压力。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从调控方式看,央行主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定向操作。让货币之“水”更有效率、更精准地流向实体经济。从调控效果看,实体经济成为主要受益者。
由此可见,靠短期拉动手段不会持续下去,而且也不会违规流入不该流向的地方。诸葛找房副总裁苑承建表示,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不会发生变化,但为应对短期的影响而适时、针对性调整政策是大概率事件。但政策的出台将是渐进的、差异化的。
说到底,作为购房者来说,可以放心的是,短期的政策不会成为开发商涨房价的理由,更不会成为开发商日子好过的借口,因为大方向没变,开发商日子紧的现实也不会改变。无论有没有现在的特殊时期。所以,开发商涨价是非常不理智的,也是不现实的。哪怕这么艰难的时期,央行也好人民日报也罢都不遗余力强调房住不炒以及调控的持续性稳定性,你就应该没明白了,房价涨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