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路过一家房产中介,出于行业敏感性,就想去跟他们聊几句。这家普通的社区门店,就一名营业人员(正常情况下,平常都是2-3名),她告诉我,最近看房的人不少,但下手的人不多,上周只成交了1套房子。其实,这既意外,也在预料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结合市场调研发现:
在以往,开春后的楼市成交都比较活跃,俗称“小阳村”,很多买房人或者卖房人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手。但今年却出现了“虽然有需求,但观望氛围浓厚”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买卖双方的心理价位预期不一致,对于卖房人来说,去年的价格还在A水平,今年却在B水平,显然有些不甘心,而对于买房人来说,这样的市场不是应该买到价格更低的房子吗?所以需要货比三家、多看看。正因为如此,导致看房的人多,成交的少。
2020年楼市以这样方式开局,在历史上确实不曾多见。一些专家和机构甚至给出了比较悲观的预期。如,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就在此前发布过相关报告,认为2020年全国商品房将供大于求,同时认为,房价与供求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这意味着房价易跌难涨。其实,不仅是民间的研究,在3月16日,国家统计部门发布的房地产相关数据也表明,当下楼市出现了新情况。
楼市3大“逆转”来袭
1.1-2月份销售面积、销售额均出现了大幅下降。两个月时间,住宅销售面积为8475万平方米,同比去年降幅接近4成。商品房销售额也只有8203亿元,同比减少了35.9%,所以,这两个关键的销售数据,用媒体所说的“断崖式下跌”也不为过。还有一个数据那就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其降幅达到16.3%,与往年公布的数据对比,这更是创造了历史记录。一方面意味着开发商对楼市信心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因房企的资金相对紧张,不敢贸然往里面砸钱。
2.房企到期债务如利剑在喉。根据Wind数据信息显示,2020年3月份将是房企还债高峰期,数额为330亿元。在此后的7月和10月都是房企还债高峰期,全年累计债务到期数额将高达2000亿元,对房企的压力可想而知。根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3月6日已出现了如新华联这样的千亿级别房企到期债务违约事件,还有诸如中信国安、重庆协信远创实业等中小房企债务违约相继发生,由此看来,随着时间持续,那些高杠杆房企暴雷的事还会越来越多。
3.“房住不炒”、“不用房地产刺激经济发展”已落实在行动上。此前一些媒体或者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想当然认为,只要经济面临发展压力时,还会重启房地产。事实证明,他们可以闭嘴了。即使在风波出现后,各地发布的救楼市政策也大都是帮助房企渡过眼前的资金难关,并未进行更进一步的买房需求端刺激,比如放开限购、降低房贷利率等措施。而且,在此过程中,央媒也相继喊话“房住不炒是底线,不容突破”。经济是要发展,但不会走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老路,根据《企业透明度报告》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已有22个省市公布了47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属于新基建大类,但项目均未涉及房地产。用实际行动证明,房地产趋势和地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面对此种楼市现状,有人曾表示,马云的预言开始验证?想必大家还记得,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在2017年关于房子的那句预言,那就是“未来8年房价如葱”,当他说这话时,估计没有多少人相信,认为那是句玩笑话而已,但当鹤岗、玉门、乳山等地出现几万元一套房子的时候,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眼下的房地产市场。房子毕竟是用来住的,人口净流出,房子供大于求时,那就不是房子值多少钱问题,而是有没有人接盘的问题。一句话,在一些时候,房子财富或只是纸面数字而已,正如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所说,当你急需要用钱时,房子变现或是一个难题。
就在统计部门发布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销售情况后,有关楼市崩盘的言论甚嚣尘上,经济日报则在3月19日以题《楼市崩盘? 小心被忽悠了》予以了紧急回应,毫无疑问,“小心被忽悠了” 6字是央媒提示的核心所在,同时还指出:
疫情对楼市的影响是暂时的。长期来看,中国楼市仍将保持稳健,“楼市崩盘论”根本站不住脚。
未来楼市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大家不应被“楼市崩盘”等不靠谱的结论所蒙蔽。
与发达国家普遍75%以上的城镇化率相比,我国还有15%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我国仍有约2亿城镇人口增量,这些都是潜在购房需求。
从央媒的表态来看,短期的楼市数据低迷并不代表未来的房地产发展趋势,长期趋势还是一个平稳态势,在购房需求持续释放下,楼市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其实,从主管部门态度看,对楼市提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平稳”,大涨不可以,大跌也不行。就现阶段看,既要防止个别人口净流入城市的楼市过热,也要防止某些三四线城市楼市出现大幅下跌。所以,对于我们购房置业者来说,需要看清这个大势,才会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对此,你看读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