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逐渐散去,又到春暖花开。近期升高的不只是温度,还有楼市的热度。人气回升,成交上涨,但断言楼市全面回暖为时过早。年初有春节影响,历来就是淡季,今年又加上“新冠”,楼市似乎是冰封状态。而伴随着工作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压抑的需求开始短期集中释放,确实出现楼市升温。因为短期冷热变化很大,所以大家感觉是急速升温。
壹 刚需仍是主力
刚需买房只看时间不看时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刚性体现的更加明显。前期的限制性政策,只是延后了选房,并没有影响了买房。该结婚生子,要移居落地,都还是要有居所。前段线上销售,人气不错但鱼龙混杂,一旦开放了售楼处,能去的都是准客户。
加上异地隔离等政策,让众多外地工作的人对安居乐业更加重视,人才落地又推出一系列优惠。去年8%左右的到访转化,如今都高达15~20%,也就是每五六组到场,就有一组会认购。目前成交的70%以上是刚需客户,也是人气恢复、成交升温的绝对主力。
贰 改善再度激活
改善需求支撑了前两年楼市成交高峰,一度替代刚需成为最大买家。毕竟有一定身价和积累,也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无论是二胎养老、还是教育医疗,都对居住品质和生活配套提出更高要求。而伴随着多套房的限制和信贷政策的倾斜,购房成本提高也让改善望而却步。
如今的整体降温和特殊优惠,让诸多改善客户再度燃起希望。特别是新开盘的项目碰上了疫情期,起价低、优惠大、附赠多,还是颇具吸引力。不少项目还推出分期首付,以及贴息贷款等优惠,也是解决了不少换房客户的痛点。近期主城区的楼盘热度偏高,改善型需求仍然居多。
叁 投资有意抄底
房地产作为主要的投资,调控以来热度明显下降,也能被其他投资领域分流。而如今的形势下,期货、股票、金属纷纷大跌,不动产投资的稳定性优势再度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对于部分销售压力大的楼盘,或者急于变现的房东,无疑增加了讨价还价的筹码,有利抢得低价。
为了刺激经济活力,金融政策比较宽裕,也让贷款变得容易,去年年底就没有出现房贷难的情况。而如今降准释放几千亿,利率LPR实际有所降低,实际上还是有利于房产投资。虽然“房住不炒”基调不变,但是面对为数不多的投资渠道,未来发展的需要,投资升温已有苗头。
除了市场层面的正常回暖,宏观政策的宽松也是一大因素。无论是开发商的资金压力缓解,还是购房者的置业门槛降低,都为楼市升温提供大环境。而成交量的回升带动价格的反弹,也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是上面讲的金融宽松,本来就转型期的经济低迷,再加上疫情影响,降准降息刺激经济已是定局。至于哪种形式,什么时间并不重要,只要金融货币放水,房地产的水涨船高可以预见。外贸不明的情况下,更要依仗内需。
其次是房地产作用提升,无论是土地财政的依赖,还是行业发展带动。如今的经济低迷和财政紧张显而易见,各地都大量放地以期弥补财政缺口。而房地产带动的建筑建材、家具家电又都是劳动力密集的大行业,肯定备受重视。
再次是户籍和人才政策的推出,成为近期楼市升温的新生力量。持续的户籍放宽会增加人口,当然也是突破了限购。而进来的人才政策,除了大学生落户买房,阶段性税费补贴,当然最优惠的就是人才公寓和共有产权。
北岸楼市率先回暖,就与城阳推出的“共有产权”不无关系。虽然这个政策并非是真正的共有产权房,而更像是人才购房补贴,但是七折房价和两成首付力度不小。无论短期的市场效果,还是长期的人才吸引,效果明显而且一举两得。只是这八级政策看下来,针对的人群相对较窄,前三级的专家学者是凤毛麟角,后三级的多数人力度一般。虽然大部分商品房都可以选择,房源充足是一大优势,但是只有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高校享受却是短板。
楼市的热度确实在回升,新房近几周成交都有两成左右的增幅,但是仍未达到去年平均水平。购房需求也确实在释放,但是集中于少数项目和部分区域,咨询和到访量不及正常一半。所以断言楼市回春,即将大涨的论调,还是过于乐观,毕竟只是短期利好的叠加效应。全年成交回暖还是有的看头,但是受制于整体经济情况,预期趋于谨慎且支付能力受损,房价却未必有多大反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