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占据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滋养着另外的三分之二。人们常说,睡一觉,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儿。可在现代社会,当信息干扰和生活压力双双来袭,人们不是对睡眠不以为意,就是已经面临睡眠障碍。人类如果是一部最精密的仪器,睡眠就是自然赋予的最佳修复时机。当睡眠难以为继,身体和精神失去缓冲区,生活将走向哪里?
掌控睡眠,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可如何才能掌控睡眠?为什么睡了很久还是疲惫?人一定要睡8小时?如何让睡眠更高效?
8小时睡眠定式真的合理吗?
我们常常因为担心失眠而失眠,因为8小时睡眠推荐的广泛流传,人们一旦意识到睡眠即将不满8小时,就会陷入焦虑中。但事实上,8小时睡眠只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时间。这世界上既有撒切尔夫人这样每晚只需睡2小时的,也有一些人需要睡10小时以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睡眠时长并不是最重要的,伴随人类上万年的自然入睡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用睡眠周期,而非时长,来衡量睡眠。
睡眠周期
我们的睡眠周期由4个(有时5个)不同的睡眠阶段组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约为90分钟。
打瞌睡阶段处在第1阶段非眼动睡眠。关上灯,准备睡觉,接着进入半睡半醒、朦朦胧胧的阶段。
第二阶段为浅睡眠阶段。浅眠时,我们的心率和体温会出现下降,这一阶段的睡眠时间占比最高,处在第2阶段非眼动睡眠。
深睡眠阶段是我们希望多停留的睡眠阶段,因为睡眠的生理修复功效大多产生于这一阶段,人体生长激素分泌量也大量增加,这时处于第3和第4阶段眼动睡眠。
第四阶段为快速眼动睡眠,这时在浅眠区短暂停留,然后进入到快速眼动睡眠,此时,身体无法动弹,大脑开始做梦。这一阶段有益于开发创造力,我们希望它能占睡眠时长的20%以上。这一阶段结束,我们会醒来,但大部分情况会紧接着下一个睡眠周期,所以我们会忘记自己曾经醒来。
在理想状态中,睡眠模式是睡眠-醒来-睡眠-醒来,从一个睡眠周期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睡眠周期,需要的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相继出现,我们感觉自己连续地,美美地睡了一晚。
睡眠调度
睡眠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或质量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需要的具体睡眠状况。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周获得35个睡眠周期是最理想的,平均到每天大约是5个睡眠周期。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应该把考察周期拉长到一周来看总量,而不是每天都要精准到5个睡眠周期。所以,即使某天没有睡足,也不必恐慌。
虽然具体安排因人而异,但要尽量避免连续3个晚上缺失睡眠周期,尽量达成规律性睡眠。
固定起床时间
回顾我们的生活,把所有工作和个人的因素都纳入考虑范围,然后制定必须起床的时间。理想状态下,这个时间应该比你上学、上班等必须时间提前至少90分钟。确保除了极其特殊情形之外,没有更早的起床需求,且每天都能实现,周末也要遵守这个起床时间。考虑你的睡眠类型,晚睡星人不要强迫自己太早起床,但也不要离日出时间太晚。
睡眠前后的例行程序
睡眠不仅仅包括每晚睡觉的时间。睡前醒后的各90分钟,也是睡眠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比实际睡眠时间更重要,因为你可以掌控它。在这段时间里,摒弃干扰睡眠的因素和习惯,引入更符合昼夜节律的东西,对于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睡觉前90分钟,不要进食或者喝水,关闭电子产品、睡前关闭卧室空调、夏天提前降温。利用睡前时光对卧室略加整理,叠叠衣服,清理下垃圾,找出明天需要的衣服、行装,把物品更好归置。如果真的睡不着,可以起来看书或者静静的冥想、呼吸,等到困了再睡几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减少刺激性物体的摄入(茶、咖啡、红牛等)。
睡醒后的90分钟,开窗拉窗帘,轻微的运动,吃早餐,揉揉脸、捏捏肩、听听书接触新的一天。
睡眠前后例行程序,会让我们收获高效睡眠,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和自信心,也会让我们的每一天,更加从容、有效率。
日间小睡
白天都会打盹儿,午后时光是一天中次优的天然修复时段。如果夜间缺失了一个睡眠周期,午后就是最佳的弥补时机,此时,可以插入一个睡眠周期,也可以补充一个30分钟的可控修复期。即便是非常短暂的日间小睡,也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处理能力。
睡眠环境
尽量选用舒适的床垫枕头,怎么舒服怎么睡,规整睡觉的地方,清理杂物,睡前检查门窗,营造安全的睡眠环境。
无论在什么时候,国家或健康组织都强调睡眠的重要性,良好的睡眠有利于增强免疫功能。真正重视睡眠,努力实现良好作息,有效减少熬夜,才能守护身体健康。
“夜深了还不想睡”的理由有很多,比如,生怕会错过什么。
然而,熬夜玩手机、看信息、刷视频,也许会错过更多——譬如清晨的一缕阳光,抑或精力充沛的美好一天。
让我们学会掌控时间,找回健康的睡眠,把握自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