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脾虚会导致消瘦,怎么吃都胖不起来,事实真的如此吗?该如何防治脾虚呢?
脾虚真的会导致消瘦吗
消瘦确实是脾虚导致的。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提到了“脾主肌肉”,指的是肌肉的营养靠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得。即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盈而有活力。如脾有病,则肌肉痿缩不用。此外,金代李东垣著有《脾胃论》一书,更是进一步讨论了脾胃的功能,其中《忽肥忽瘦论》就明确说明了消瘦就是因为饮食劳倦不当引起脾胃虚弱导致的。
为何会出现脾虚
现代人脾虚多,论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问题
《难经》有云“饮食劳倦则伤脾”,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当代人生活节奏快,离开外卖即无法生活,口味上嗜辛辣、糖油食物(如蛋糕、可乐等),面对压力还必须应酬,由此不免饮酒和过食等等,让脾胃不堪重负。
2 心理压力太大
当代人在面对压力时主要反应为思虑太过、易怒。首先,《黄帝内经》有“忧思伤脾”一说,足见过度思虑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此外成语“牵肠挂肚”一词也是佐证,当我们绞尽脑汁地处理事务的时候,自然是“食不下咽”“味同嚼蜡”的。
愤怒是动物防御自己损失(领地被侵占)的生理反射,人也概莫能外,譬如金钱和名誉的损失会激发人的愤怒,这个过程在中医看来就是肝火太盛,继而便会有肝气犯胃的反应(木乘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生气后不仅吃不下东西,还会“气到胃痛、腹泻”的原因。
3 睡眠质量差
电灯被发明后人类的夜生活就开始丰富多彩了,后来手机和网络又来添了一把火。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人们惯于挤压没有产出的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少,内脏的修复时间就打折扣,脾胃也一样,得不到充分的修复。现代医学确实也告诉我们,睡眠时间减少会导致胃酸增加、胃血流量减少,导致破坏大于修复。
反过来,受损的脾胃还会导致睡眠质量的进一步下降。中医认为心、脾两脏主导了人的睡眠,心脾两虚的人睡眠质量不佳,常伴有心悸怔忡、健忘多梦、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
4 缺乏运动
统计表明,八成以上国人基本不运动。活动少导致气血流通不利,肌肉失去濡养则瘦削,四肢末梢也不温暖。人体的基本道理是“用进废退”——无论大脑、肌肉还是任何器官都一样,不运动的人相对单薄、怕冷、胃口小,多运动的人相对健硕、不怕冷、胃口大。
如何预防脾虚
针对脾虚的问题,除了辨证调理,如服用香砂六君丸、保和丸、归脾丸等,还应该在上述四点上全面改变。即饮食上少食多餐、减少外出就餐、尽量清淡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少思虑及“制怒”;睡眠保持7小时以上,尽量早睡早起;加强运动,尽量做到一周运动150分钟,涵盖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