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楼市两大“怪现象”,找到答案了?
我国的楼市中其实存在着许多“怪现象”,但是由于长期如此,反而让人见怪不怪。比方说,深圳的经济总量、资金汇集度明显低于北京、上海,但房价却稳居内地第一,并且还在不断上涨。重庆虽然不限购,经济发展情况也十分客观,但房价却始终不温不火。
幸福策评:深圳楼市过热,重庆则不温不火?控制房价需从土地供应入手
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重庆一共新开工了6.37亿平方米的住宅,遥遥领先于一众城市。至于上海、苏州、成都、北京、天津、郑州这6个城市,过去20年里都建设了超过3亿平方米的住宅,供应量也是比较大的。令人惊讶的是,供应量最小的,反而是人口增长最为迅猛的深圳,20年只开工建设了1.22亿平方米的商品住宅。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深圳房价比北京、上海更贵,因为合法住宅实在是紧缺。要知道,深圳有70%的住房是“非商品住宅”,它们没有“红本”,很难转手,实际交易价格也明显偏低。比如同样地段、同样档次的军产房,价值只相当于商品房的5折到6折;至于小产权房,则要打3到4折。
未来深圳若是不能加大住宅供应以适应城市发展,将很难留住人才。相比之下,重庆则是另一个极端。长期以来重庆的住房供应都存在过剩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重庆的人口增量相对较少,当天量供应持续进行了20年后,即使也没限购也掀不起浪花。
上述两个极端的例子,都给我们传达出一个讯息:要想控制房价,增加土地供应不失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02 凑齐首付也不一定买得了房?多地按揭贷款额度大幅收紧
房地产贷款新规的落地在个人按揭贷款市场掀起阵阵波澜。日前,许多媒体都报道称广州、深圳和长三角地区的多个银行都出现了暂停发放贷款的现象,就算工、农、中、建这四大行,审批的周期也已经超过了一个月。
幸福策评:房贷新规发力,多少热钱将被挤出?
以前想要买套房子,凑齐首付基本上就稳了,但从今年开始或可能还要面临着排队等房贷的门槛,能否顺利跨过去还是个未知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要从房贷新规的落地说起。2020年的最后一天,央行、银保监会一起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为各类银行机构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划定了“红线”。
据不完全统计,37家上市银行截至去年6月末的个人住房贷款(按揭贷款)、房地产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发现其中有8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越过“红线”。如此一来,未来多少房贷资金将被挤出?
经过计算,从总的压降规模来看,通过静态测算得知,未来银行为调整业务合规,恐将会压降7903亿元左右的个人住房贷款。对此,业内人士判断称,银行对还款中无异常的个人住房贷款不会去压降,居民正常的新申请住房贷款需求也不会受到显著影响,刚需特别是首套刚需仍是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目前按揭贷款是银行较为优质的资产,购房者也可以转向其他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较低的银行申请贷款。
但值得一提的是,贷款个人的资质审核和贷款获批流程可能更加严格,放款时间有拉长的可能。岁末年初是银行信贷额度“回血”、大力投放新增以及上年末积压贷款的节点,短期内新增个人房贷季节性激增的特征可能有所平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03 10天内北上广深齐出手,楼市风向变了?
2021年刚开年,楼市就释放出从严信号,一方面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调控政策升级加码,另一方面是北京、上海、深圳不断给楼市打补丁,堵死炒房客的投机通道。
幸福策评:楼市高温戏码上演,热门城市被“盯上”
具体来看,“打新热”引人注目的深圳,在标杆盘“华润城”销售中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在已经抽中房子的人群中,揪出了12个造假者,给与了严厉处罚。紧接着,在1月29日,上海楼市新政实行的两天之后,又发布通知要求住房不封顶银行不予个人放贷。同时上海多部门联合执法规范房地产秩序,要求中介、房企等不得协助购房人规避房产调控政。
广州则发了个提醒信,明确要求各房地产中介机构不得配合或协助业主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方式挂牌,不得配合或协助业主以非正常方式频繁调整已挂牌的房产出售价格。而北京最为出人意料,仅仅出现了局部上涨和放量,就对银行、媒体、中介、开发商等主体都有较为严格的新要求。
相比于2020年2月份受疫情打击而出现的“救楼市”,当前可以说是180度大转变。原因主要在于:楼市虽然在稳增长、保就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若是用力过猛,难免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数据显示,住户部门的杠杆率由2019年末的55.8%上升到2020年三季度末的61.4%。若按照这个速度继续增长,三个季度之后将跨越65%的警戒线。此外,全年新房销售同比增长了8.7%(17.4万亿),远超全年GDP的增速(2.3%),其热度可见一斑。
无论是从金融安全的角度,还是从经济转型的角度,2021年都必须稳住房地产。尤其是在市场比较热的大湾区、长三角局部,要适度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