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轰轰烈烈的北京线下机构关停整顿开始,整个教培行业陷入了一种乌云压顶的紧张感。
上周五,各大教育股都跌得一塌糊涂。
大家都在揣测,今后教育究竟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这孩子该怎么养?
逐字看完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后,鱼sir知道了,教育今后的方向是: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有家长一定会觉得,你这不就是废话吗?“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口号喊了十几年了,就没见实现过,孩子们反而越来越不健康,越来越不快乐。
话这么说,就显得消极了,我们可以换个方式解读,十几年来,国家从一而终地一直在坚持推进“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并且力度越来越大。
这次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就新增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点,有些体现着改革的决心。
鱼sir在仔细看完整个指标后,拎出了一些重点,做了点解读,希望可以给家长们带去有价值的参考。
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主要从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设立评价指标体系。
鱼sir主要讲一讲县域和学校的指标会如何影响今后教育的发展。
在县域层面,重点是减负和实现教育均衡:
1、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不举办重点学校。
解读:这一条其实每年都有在提,只是落地非常困难。
就目前而言,升学率是相对客观地去验证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如果不以这个为考核,那必定有其他的指标,但其他的指标看起来很抽象,最终也未必导向减负。
2、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状元、升学率。
解读:这种情况,近几年确实少了许多,至少媒体不怎么明目张胆地报道了,只是“状元们”还是被不少教培机构挖出来,在各种视频号大肆卖课,“状元焦虑”换个渠道,抵达家长那儿。
不过,最近,教培机构广告,突然之间从电梯、公交站、央视、短视频平台“大撤退”了,应该是“狼”来了,状元们可以歇一歇了。
3、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和社会竞赛活动,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解读:提供课后服务,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应该会成为今年各地教育部门的工作重点。
尤其是后者,根据近段时间北京的形势判断,针对应试升学的校外培训课程,及机构的财务资金安全,可能会迎来一轮全国范围内的监管和整顿。
4、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解读:话说,这条也推进了许久,但阻力大得无法想象,因为直接撼动了名校利益的根基,不管是家长、教师、学校,几乎都在站在对立面。
但有些学校已经在落实了,比如将流动和教师的评优、福利等挂钩,总之,真要做成这件事情,办法会比困难多,只是会很慢很慢。
5、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建设,推进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解读:以前只强调均衡发展,有点削峰填谷的做法,现在往均衡发展四字前面加了“优质”二字,这是一种进步,当然也更难了。
想要实现,地方教育部门必须在如何增加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而不是简单地强行平均了。《集团化办学后,名校还等于牛校吗?》
6、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规范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考试掐尖招生,实行均衡编班。
解读:公民同招,民办校超额摇号,2020年政策初试,有些成效,小升初择校热降温不少,今后,肯定还会继续推进并深入。
至于副作用,此前显现出的是,双优学区房房价暴涨,家长焦虑前置。但政策又杀了个回马枪,前段时间,上海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新政一出,双优学区房房价又暴跌了。
政策虽然难免有副作用,但大家不要忘了,政策是分分钟可以变的。
具体的,各位家长可以回顾一下这篇深度文《要么有钱,要么有命,升学“全民摇号”下的家长、学校、机构三方攻防战》,以及《中考新政:同分不同命》。
7、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
解读:这条往年也有在提,它要解决的是,一些地方,公办教育占比太低或质量太差,要追究谁的责任。
按照市场规律和人性趋利的本能,地方政府当然更喜欢不用投什么钱,还能赚钱的民办教育,但如果这样下去,公办教育萎缩,教育不公会越来越严重。
只是,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最终还是会落到学校以及教师头上,其中各方利益如何平衡,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
在学校层面,重点是素质教育:
8、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建设。
解读:接下去学校重点要抓的应该是体育,因为它涉及到近视、肥胖率,这些都有各自的KPI,美育和劳动教育稍微还没那么紧要。
家长如果有时间有闲钱,可以根据指标中的要求,在美育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社区(村)组织的文化艺术等各种美育活动;经常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观看文艺演出、参观艺术展览等。”
9、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存在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等问题。
解读:这条很好理解,老师上课不能觉得某个知识点大部分学生都会了,就直接跳过不讲了。
比如一年级的拼音,由于现在很多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就已经会了,学校的教学进度就容易快,这对那些没学过的孩子造成了学习阻力。
10、健全作业管理办法,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防止学业负担过重。
解读:这条的中心就是减负!减负!减负!至于对作业的管理能不能减负.
而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这确实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试再加排名,真的摧残人心,去年疫情期间,各地学校就取消了不少摸底、期中、期末考。
不过有家长担忧,没有成绩和排名,怎么准确判断孩子的学习情况,鱼sir觉得就让孩子问问自己:
11、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健全并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
解读:睡眠和手机管理,也提了很多年,但去年刚出来的管理办法更加细化,比如针对手机的管理,从往年的“防控近视”文件中,单独拎出来讲,说明手机问题已经很严重,必须好好治一治了,力道应该不会小。
至于睡眠,如果减负真的能实现,好睡眠不过是个结果,并不需要特别去设立KPI。
有人认为,评价指标设立的这些目标很难实现,哪怕短期内看起来有效,也不过是转移了矛盾,只要高考摆在那儿,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衡,对家长而言,就还是得一直卷下去。
鱼sir的理解是,评价指标中的所有目标,都很难一蹴而就,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发展。
实现的方式,很可能是前进三步,退两步,异常艰难,但总比没有任何目标,任由教育环境恶化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