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一位二手房中介吃饭,表达感谢。
为啥?他以极短的时间卖掉了我的房子。
我对他说,带你去一个地产人常去的餐馆。
他问我,哥,我算不算地产人?
一刹那错愕。
还真是,各种形式的中介从业者,人数超过开发商了吧。
二手房成交量超过一手房,已是常态。
街对面的竞争对手,远没有一二期的次新二手房冲击来得大。
我们很自然地就进入了二手房的世界。
亲爱的读者,你一定说过,或者至少听过,这些二手房近期的高频句。
卖方语录:
1、“再帮我算算卖多少钱,我不用再添钱,就能把贷款清了”
这个心态,很多三四线城市,已经是常态。
如果地点切换到环京,当时按二套标准贷款的人,可能才有资格这样说。
股票套牢可以装死,或被强平。但是,房子背后是个人征信,以及,生活的无限责任连带担保。
再痛苦也要处理,至少损失能小一些。
房子就像蜗牛的壳,没人敢破罐破摔。
2、“就给我挂这小区里同户型最便宜那套”
现实版的真理: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通常,一个小区同一户型的标准层,总价会陆续降到一个整数值,比如500万。
你会发现,存在大量502万到500万的房子在挂牌。
直到“必须挂唯一明显最低”那个业主出现,480万挂牌,475万成交。
之后,这个户型再成交,一定都是400多万。
新一轮的竞最低也随之开启。
3、“不降价,我没贷款,要钱也没处用,不行先租了吧”
脑补一下这些人的心态。
工作和生意都躺平了,房子还折腾个什么劲呢。
当年买房就保守,又提前卖房清了贷,剩下几套核心位置的,再跌还能到哪儿去。
如果这个情况下再收房产税,那就是歼灭战,养个好身体拥抱新世界吧。
都在说降价的房子,其实不降价的房子也不少。
坚持不降价的业主,似乎在回忆曾经那个辉煌又模糊的时代。
这些态度强硬的不降价派真实存在,不是假想出来的。
躺平需要资本,他们只是提前预支了风险,储备了资本而已。
4、“他要觉得贵,我问问那边还能不能给我再降一降”
置换永远是最安全的选择,击鼓传花的游戏,这次压力给到了最后那一位卖家。
不是他有主动权,是他必须做出更大的让步。
曾经,游戏开始于第一位买家,他付了款,一路传递下去,让更多买家买更好的房子。
现在倒了过来,最后一位卖家降价的底线,决定了这一链条上每个卖家降价的底线。
听着很难理解,但信心是一个链条,击中你的往往是最近的一环。
卖家都想明白了一个事儿,现在卖房子,不是价格的问题,是缺不缺钱的问题。
缺钱就卖房,不缺钱就不卖。在价格方面,卖方根本没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