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矛盾多、情况复杂,城中村改造在现阶段仍然面临不小的困难。在7月28日举办的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新思路、新方式破解城中村改造中账怎么算、钱怎么用、地怎么征、人和产业怎么安置等难题,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城中村改造的新路子。
从目前来看,随着城中村改造进入实操阶段,多个城市已在积极跟进,各地改造的路径如何?又有哪些商业模式可以借鉴?
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一村一策
中国城市的发展正在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开展城市更新已成为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城中村改造又是城市更新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界面、提升居住品质,还能破解公共配套设施不足、消防用电安全等问题,更能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增量。
从目前来看,城中村改造在各地已经逐步推进。广州2023年计划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深圳2023年计划推进4.9万套(间)城中村规模化品质化改造提升项目。而在2023-2025年,上海计划安排新启动3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每年新启动10个改造项目。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各地设定城中村改造目标之后,又将如何改造?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首佳顾问咨询(北京)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陈洁琼表示,《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3种实施方式开展城中村改造,并对实施方式、实施主体、组织实施、地块入市、政策保障等重点事宜做出明确要求,提出研究制定城中村改造相关配套政策。“就北京而言,除了待细化配套政策外,城中村改造还需稳定规划、制定计划、完善导则、清单等配套政策才能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城中村改造必须坚持“一村一策”,加强城市体检先行,民生诉求比较强烈的城中村优先改造,同步加强专项规划和计划的编制。此外,城中村改造要突出公益性,主要是解决公共短板缺失严重的问题,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保留“低成本、区位优”的租住和居住空间等。
加快立法、房票和实物安置并存
在城中村改造中,从地方实践来看各有经验可供借鉴。其中,通过立法明确城中村改造要增进公共利益属性、探索司法保障有效形式以及提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后治理等,从根本上推动解决一批城中村改造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