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调侃养生专家自己养不了自己的生?
去年以来,有一个关于养生的段子流传甚广,有时候只是改了改时间,就又一波一波地在网络火热传播:养生大师们没有活过60岁,养生不如喝茶,喝茶不如喝酒,喝酒不如钓鱼,钓鱼不如摄影……于是调侃养生专家自己养不了自己的生。
深度中医要说的是:一个人的寿命和健康,不单和后天保养有关,更重要的是和先天遗传相关。不是养生专家自己养不了生。也许他不养生,活的更短。
理论上人(物种)的自然寿命是多少?
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人之气数,固有定期”,此所谓“天年”。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其数为一百二十岁,可因禀赋不同而有长短之别。正如《左传》称“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记载。这与美国学者 Leonard Hayflick 等提出的“衰老程序学”认为的人类理想寿命上限:细胞分裂次数(50 次)×细胞分裂周期(约 2.5年)=120 岁,惊人吻合!
王充《论衡·气寿篇》亦谓:“百岁之人,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张介宾在《类经》中也认为“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为……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而尽终其天年……”。
禀赋及遗传因素对人的寿命和健康起基础作用
《灵枢·天年》记载:“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气立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开始的时候是以母之阴血为基础(土地),以父精所化阳气为种苗(生命)。父母之阴血、阳气和调,五脏神气潜藏于心,就有了神。一个真正意义的人就形成了。没了神气就会死亡,有了神气就能生存。
王充在其《论衡·气寿篇》中也说“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
由此可见阴血、阳气的强弱及和谐与否,是形成子代体质的先天基础。
我们再来重点看看“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的涵义如何。“基”,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曰:“于墙基之所,方整深耕”,基者,墙也,皆言土地焉;关于“楯”,古时专设“陛楯郞”或“鉤楯”之职负责禁苑果木的采摘、育苗及其防护事宜;《康熙字典》又载“楯又與盾通。干也……木名……”,是故“楯”作“种木”讲,即用插枝或压条的方法来育苗之树枝。综上“基”释为“土地、地基”,“楯”释为“种子、种木”。以母之阴血为基础(土地),以父精所化阳气为种苗(生命),一个生命就此诞生。
“以母为基,以父为楯”是古医家借农林稼穑之事对生命发生现象的生动解读。所以我们说,禀赋及遗传因素对人的寿命和健康起基础作用。
既然选择不了父母,你该怎样养生以延长寿命和守护健康?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身体条件不错的人猝死,很多体质比较差的人通过调养、锻炼很高寿。其实在远古时代的黄帝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说:人的年岁、活的长短各不相同,有的命短,有的寿长,有的突然死亡,有的患病日久……我听说远古时代的人们,大都能活到一百岁,而仍然动作灵活并且不显得衰老。可是现在的人,才五十岁左右,便动作迟缓,呈现出一派衰老的迹象。这是因为什么呢?
他的老师岐伯回答他说:远古时代的人,懂得养生之道,能够按照天地间阴阳变化的规律,调整体内的阴阳变化;适当地运用导引、气功等方法以调养精神,做到饮食有节制,起居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因此能够使精神与形体相互协调,健康无病,活到人类应有的寿命即一百岁以后才去世。
而现今的人则不然,他们把酒当作汤水贪饮不止,生活毫无规律,常酒醉之后又肆行房事,纵情色欲以致精竭阴枯,用不正当的嗜好将体内的真气耗散殆尽。他们不知道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调养自己的精神,只知贪图一时的快乐,而违背了养生之道,违反了人生真正的乐趣,作息无常,所以活到五十岁左右就显得衰老了。
你的寿命和健康,到底是什么决定和影响的?
综上所述,禀赋及遗传因素对寿命和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后天养生亦不容忽视。人之所以中年而死,首先在于先天禀赋薄弱,而后天不知调养,易感外邪而多病,亦是其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