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楼市调控很简单,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以及因城施策的平衡之术。当然目标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因为你只需要做好调控的坚持定力就行了,可难就难在定力不是一般人能把握可控的。两种力量较量,此消彼长,也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波澜起伏。
除了深圳,实际上一线城市这两年还算是比较低调的,尤其是北京,相比前两年的房价,实际上是下降了的,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是的确创造了一个比较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炒作的成分越来越小。也包括对教育资源的整顿,房价也降温了不少。
或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有点飘了,出于经济恢复信心恢复可以理解,但是似乎忘了房住不炒的根本,在政策上有点松了,加上各地炒房势力加以利用,让购房者真的慌了。
购房者要是慌了,这事就大了。因为就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了,更多牵扯到的是民生。
去年的11月30日,银保监会郭树清喊话,房地产是现阶段金融风险最大的“灰犀牛”。这已是郭树清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第二次“点名”房地产是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1月6日,新华社发表文章《房地产融资“闸门”再拧紧!金融监管严控“灰犀牛”》可以说一语道破玄机,让还在幻想中的人彻底改变了认知。
但经济学家马光远则认为,最大的灰犀牛不是房地产市场问题,而是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出生率的下滑和老龄化,而这也必然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我认为,谁说得都没错,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人口问题是根本,人没了什么也不用谈了。今天先不聊人口问题,单说说房地产调控。
灰犀牛事件就是说那些过于常见而让人们不自觉不自知的习以为常的习惯,从而可能引发的“慢性病”,最终会出大问题。房地产也是如此,我们对于房地产的过度依赖问题已久,副作用很大,明知道有问题,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问题。所以,国家在这方面是有警觉性的,也是未雨绸缪,更是在一点点化解这种问题,希望实现软着陆。
这也是2021年我们将重点实现的目标。大家可以回顾,就在2021年新年第一天,央行、银保监会开年就给楼市一个下马威,给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划了“线”,不用说,接下来,房地产融资“闸门”正在全面拧紧。
北上广深都纷纷对楼市进行了政策上的收紧,有的是在原有政策上打补丁,有的是新政策,有的是强调执行力。住建部更是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督导地方坚决遏制投机炒房,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才是新一轮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方向,短期是风向收紧,长期看实际上可以说一如既往坚持原有政策不动摇。所以说,政策一直没变,只是因时制宜,或松或紧,目标很明确,就是稳定。当威胁到稳定大局时,调控必然会出手。
有开发商表示,现在调控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力不亚于当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它意味着房地产行业金融红利时代的结束。据测算,中国城市化率或在2030年达到70%,进入城市化后期,未来经济增长将维持中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仍有向上发展空间,但金融审慎管理之下,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或现慢牛行情。
我们在调控上方向是对的,也是有成绩的,但是如何保持定力坚持下去,地方如何能够发自内心去落实和执行,这是最重要的。
之所以提“灰犀牛”,是提醒地方,一定要把风险当回事,当然也不要被风险吓坏,只要严格落实调控,加强监管,问题就会化解,实现软着陆。现在为啥很多大房企都面临着巨大的负债压力甚至在挣扎?这都是因为之前的病留下的祸患,目前只是一触即发。有病就得治,抓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