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房子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仅从这一点来看,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就说明当下格局开始冲击大家的内心,当超50%的人都逐渐热衷于买房后,毫不客气的说房子就是投资产物。有人看涨的必然结局就是上涨,过去多轮调控的案例足以证明以上底层逻辑。其次西南财大曾发布2020年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房产成为大多数人家庭财富的增长主要因素,住房资产占据了69.9%,在无房家庭中计划购房意愿普遍低下,但三套房及以上家庭中购房意愿占比却较高,从二季度的12%上涨至四季度的20.2%。
从这赤裸裸数据来看,当下不仅仅局限于市场两极分化,更多的是市场预期,一旦享受来自于房价上涨所带来的的财富,恐怕所有人都会沉迷于此。但在经济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那就是任何市场都有一定边界线,例如即使水果市场多么便宜、有营养,但终究只能代替早餐、晚餐,中餐还是得需要主食。
如果讲这句话放在房地产行业中,市场的一些潜在意蕴值得大家深思,例如最初房子只有住房需求,老一辈人只会追求成家立业,即使成功放开房改进入市场化经济,就算家庭财富70%都聚集在房产,请问房子会彻底成为投资产品吗?答案显然不会,买房需求更多的是“婚房”和“学区房”,有人才会有需求才会有价值。
事实上如何精准预测房价走向一直是热门话题,而“短期看政策、长期看人口”成为人尽皆知的判定依据。对于前者而言,并不存在过多分析,原因很简单,2019年全国调控累计突破600余次,而对于一波三折的2020年来说,照样突破了400余次,也就是说政策几乎没有拐点。
而对于人口趋势来看,难道最后压倒房价的是“不生娃”?也许2016年全国开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依然抵挡不了新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而从真实数据来看,2017年新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而在此之后新出生人口分别达到了1523万、1465万。对此民政部部长曾表示我国年轻人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在“不生娃”的前提下,人口将面临不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趋势,而在另一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最直接影响就是消费规模的有效劳动力出现真空。也许短期内来看并不会产生影响,但在经历20年时间后,请问还剩下多少人愿意买房呢?毫不客气地说房子比人多是大概率事件。而从不少专家观点来看,房价每上涨1%,生育就延迟1%,若将当下高房价和3000千万单身汉来对比,这个观点似乎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房价上涨就不愿意生孩子,不愿生孩子导致下阶段楼市缺少接盘群体,当看到这里时,我只能想到一句话,那就是解铃人还需系铃人。
在如此清晰的格局下,高层表态发声,例如最近多地发文明确表示今年将推行住宅用地“集中供地模式”,简而言之就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也就是说这一次土地市场相对于以往会冷静很多,如果地价下降了,难道房价还是上涨吗?
而在另一边2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该通知中明确指出,出资比例即合作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集中度指标即本行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25%、限额指标即贷款额度不能超总贷款过50%,说白了这就是贷款的“3道红线”。
从这一系列信号来看,内行人给出建议,调控加码必然是常态趋势,开发商手里一直很缺钱,这也就意味着打折促销是大概率事件。但对于购房者来说,请把眼光放在一二线城市,房价走平即亏钱,也许你并不能预测市场,但保证本地市场接盘群体充足是最基本的常识,随着市场变现周期拉长,好的房子在于精而不在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