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区的概念,到底有多火?
相信绝大多数人,无论是你目前生活的城市,还是你已经离开的家乡,总会有相应的新区规划。
甚至可以说,如果一个地区不启动新区建设,那么一定是不自然的。
经济发展快的城市,要扩大体量,所以要进行新区建设;
经济发展慢的城市,要开拓产业,所以也要进行新区建设。
但是,概念炒得火热,新区建设真的是改变经济的万能药吗?
不见得!
好的新区,或许就是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那样。众所周知,鄂尔多斯曾经由于丰富的煤炭资源,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可是在资源渐渐枯竭之际,曾经的粗暴式发展带来了反噬,一度居高不下的房价迅速腰斩,惊人的空置率使其被冠以了“鬼城”的称呼。
在一些人看来,这样的城市最终的结局就是在没落中走向衰亡,随着人口的流失,过往的辉煌也将成为过眼云烟。
但鄂尔多斯却做到了逆天改命。如今的康巴什新区,基础设施早已建设完毕,新建商品房早已售罄,入住人口突破八万人,政府机关部门基本都已迁入,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尽管人口的聚集需要时间,但随着各类产业的落地,已经实现了新的发展。
换言之,鄂尔多斯几乎完全摒弃了老城区,在新区上实现了涅槃重生,如今的这座城市,更应该被称为“新·鄂尔多斯”。
但问题是,每个城市都有机会复制鄂尔多斯的道路吗?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从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各类因素来看,鄂尔多斯之所以“转型”成功,与其自身具备的实力都脱不开干系。
因此,如果你没有鄂尔多斯曾经的辉煌程度,想要“另起炉灶”简直难如登天。
可惜,几乎所有一门心思建设新区的城市,都存在这个问题:重概念、轻效果。
不信,你看好多地区的新区规划,那叫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别管有没有产业落地,CBD的概念一定要先做起来,高层大楼鳞次栉比,建筑高度节节攀升。另外也要重视产业园的建设,玩的都是最新的事物,去年搞动漫孵化,今年就是大数据运算,明年预计上马区块链,后面新能源技术还在蓄势待发。
如果这还打动不了你,没关系,直接放话:“政府机关办公将迁至新区”,跟着XX走总错不了吧?
概念火热的同时,地价也就上去了,那么多高楼大厦不是大风刮来的,开发商有利可图,自然也乐于参与其中,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之下,大楼多了,房价高了,老百姓的房子买起来吃力了。
当然,如果真的新区建设行之有效,实现了产业升级,那么越早去新区安家落户,自然也就更沾光了。但事实往往没有那么理想,当新区商品房销售一空的时候,买房者忽然发现,自己在这里完全没有任何的归属感。
自己的工作还在旧城区,为了通勤每天都要忍受好几个小时的交通堵塞。家里的父母、身边的朋友、常去的饭店,似乎没有一个能跟自己跑到建设好的新区里面。于是乎,一方面还着新区的高额房贷,一方面住着旧城区的老房子,成为了不少人的现实写照。
这新区,不要也罢!
就在不少人还处于纠结之际,住建部的通知意见来了:严控严控小县城的建筑高度和高楼大厦。
县城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0.6至0.8。
发展绿色建筑与优化公共空间。
不要被专业繁杂的分析迷了眼,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小地方就安心打打生态牌,别再指望靠高楼大厦来炒概念了。
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但现在的高铁实在是太快了,快到“缩短”了无数小县城与大城市的距离。
如果能方便轻松地去大城市发展,年轻人还有多少人在乎县城里的“新区”呢?
至此,新区的谎言被揭穿了。
当然,世事无绝对,毕竟有康巴什新城珠玉在前,也不是所有的新区建设前途都是暗淡的。
比如说,一线城市的卫星城依然值得期待,北上广深每年的常住人口压力都十分巨大,适时分流到周边“新城”区域,已经是大势所趋,就看到底哪一个地区有足够的能力,将分流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大事可成!
再有,一些经济较强、且产业发达的二三线城市也确实有足够的新区需求,为了更好地扩展城市规模,建设新城是必经之路,只要看准未来城市的发展潜力,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总之记住一句话,城市发展还是要尊重客观事实,未来新区建设成果是否有效,不在于概念是否多先进,而在于具体的项目能否落地,以及新区所带来的各项成本是否具备性价比。
一句话就是:小地方,不要得了大城市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