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见识了新一轮的房价上涨,但同时也看到了房价上涨较快城市很快也迎来了更加严厉的调控加码和升级,这也就意味着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没有动摇,房价稳定大趋势没有改变。
在这样的预期下,实际上总体看,购房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但具体到每个人,也是比较分化的,有人看涨有人看跌,更有人对市场的稳定预期增强。
一季度一次的统计再次出炉,央行25日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16.4%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比上季上升1.2个百分点;对下季房价,25.2%的居民预期“上涨”。
再具体点就是,对下季房价,25.2%的居民预期“上涨”,52.0%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0.9%的居民预期“下降”,11.9%的居民“看不准”。
这么一看,认为房价上涨的人还真不少,但单凭一组数据无法判断市场变化,必须有参照才能做比较。我们可以回顾下看看上个季度或者去年这个季度的统计到底咋样。
2021年1月19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调查显示,对一季度房价走势,23.1%的居民预期“上涨”,53.0%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1.4%的居民预期“下降”,12.5%的居民表示“看不准”。
如此看来,大家对二季度的房价上涨预期是增强了,从23.1%的居民预期“上涨”到25.2%的居民预期“上涨”,也说明大家对楼市充满了信心。从11.4%的居民预期“下降”到10.9%的居民预期“下降”,虽然只是细微变化,但是也能看出购房者依然看好未来房价。
如果再看去年同期,2020年4月28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对下季房价,23.0%的居民预期“上涨”,48.0%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5.9%的居民预期“下降”,13.1%的居民“看不准”。
大体上变化不太大,这也说明房价稳定的态势还是非常强烈的。你可以说央行的调查意义不大,你也可以说央行的调查能给你购房者做出一些方向性指导,每个人面对同样的报告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也实属正常。
但是当购房者看到风雨欲来风满楼的调控势头,会不会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有所改变呢?或许有,我不清楚。但一定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这次调控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仅仅是出政策,更在实际执行中加强了力度。
3月25日,央行官网披露,央行于3月2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会议提出,金融系统总量上要“稳字当头”,保持贷款平稳增长、合理适度,把握好节奏。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可见,对于资金流向问题还是重中之重。这一次,新华社更是说到了关键,打到了“七寸”。
新华社评论文章表示,北京3.4亿元、广州1.47亿元……多地近日通报了经营贷、消费贷等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的排查结果。监管三令五申、罚单不断,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的痼疾仍难以根治。这其中固然有多个主体、多重因素的推动,但作为信贷资金的投放方,银行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想查,问题都是可以查出来的,就看想不想查、敢不敢查。
我真的觉得这次说到了根本上,我相信很多人也理解,如果不是过去银行在推动房地产上涨上有利益冲动,即使开发商和炒房者再疯狂,也不可能到今天这个地步。新华社警告,别让“银行管得松”成为非法中介敢于顶风作案的底气,要让“银行查得严”成为非法中介不敢动的警示牌。
楼市调控严了,很多人一定会觉得刚需是不是也会被误伤?肯定会有的,但更多的是一些炒作者在挑拨。实际上,随着市场的整顿,最后利好的还是普通购房者,这个过程可能有阵痛,但长期是利好刚需的。
我也想说,这次调控波及的更多城市是一线城市和热点的二线城市,大多数城市买房是没问题的,所以也不能因为调控就吓得不敢买了,要真是那样,你还是真正刚需吗?唯一的问题是,你可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加杠杆买房了,这个时候,有多大本事办多大事,有多少钱买多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