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被称为房地产市场的“常青树”,无论城市房价上涨还是下跌,学区房都持续保持“上升”态势。
学区房从何而来?还得从教育机制和房地产的关系说起,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下,每个孩子都必须上到初中毕业才行,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年龄都不算大,所以一般要求“就近入学”,这四个字直接决定了今后房地产对上学的支配地位。
具体执行层面而言,城市会为每一所学校划定周边可以入学的小区范围,只有被纳入到这所学校片区的房产,子女们才拥有这所学校的入学资格。而更重要的不在于“就近入学”,在于中考的结果决定能读哪所高中,高中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大学的起点。所以依次倒推,最终把所有问题都堆积到了房子身上:
你买的房子有好的小学、初中,那么学习成绩就可能比较好,这样上重点高中的概率就加大。所以,在这种机制下,房子被分为了2种类型:学区房和普通房。学区房由于特殊的“政策优势”加身,所以才有了升值的光环,普通房也可以上学,但孩子的机会没有学区房这么大。
身边一位同事就误打误撞在20年前购买了一套学区房,买房的时候,这里的房价非常一般,市中心房价为1万元/平米,她买的楼盘房价只有0.6万元/平米,而且还属于刚开发的城市郊区地带,买房时并没有看出这个楼盘有多大优势,经过多年沉淀,小区配套的初中成绩崭露头角,时至今日,这所初中升学率名列城市前4名,从名不见经传发展到城市名校,房价也上涨迅速。
2021年,这座城市的平均房价为2.2万元/平米,但是同事的这套房子价格已经涨到了4.5万元/平米,而且市场上供不应求,房价依然在快速上涨当中,同样是200万元,普通房产可以购买100平米,而购买这里的学区房只能买50平米。
正是鉴于学区房的升值潜力,所以房产中介和炒房客才大量炒作学区房,由此导致学区房的房价一路高歌。不过,随着城市发展策略的新变化,近些年来,学区房也跟着变了,有的城市学区房越来越不吃香。学区房或“凉凉”?楼市2个新规,这一次,该恭喜没买学区房的人。
1、重点高中的生源名额均衡分配,差学校也可以上。
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这个规定一经出炉,房地产顿时引起了一波不小的震动,没有学区房的人看到了新的福音,这意味着今后即便不买高价的昂贵房产,也可以进入重点高中了;手上有学区房的人感到无奈,自己花了几百万元重金购买的房子,瞬间就这么不值钱了。
以前,重点高中都是按照学习成绩排名,然后按照成绩高低选取学生,所以优质的初中进入的概率就非常大,有的初中甚至霸占了超过50%的重点高中名额,这让普通的差学区“无可奈何。新规要求,“名额均衡分配”,给了每一所初中都有一定的名额机会,大家全部按照本校的成绩排名进行,更加公平了。
2、多校划片、学位制。
这是针对炒房人的一记重拳,2020年北京西城区全面开启多校划片和学位制,一时间这里的房地产乱象丛生,有的房东连夜结束海南三亚旅行,回京出售房子,把自己原本挂牌700万元的房子降价200万元销售;还有的房子价格从400万元提升至600万元销售。
在单校划片下,一所房子只配置一个学校,这就是资源的唯一性,所以房子升值快;而在多校划片下,一套房子配置了3个学校,至于自己的孩子能上哪个学校,还不一定,这就直接影响了学区房的房价。学位制度对于炒房是影响很大的,以前只要买了房子,就可以立马上学,在6年一学位规定下,房子上一个学位不到6年的话,新买房的人无法获得入学资格,也就是说学区房的周转期长达6年之久。
学区房或“全面消失”?楼市2新规,方向划定,2类人开始担心了:①已经购买学区房的人,②炒房的中介。
以上两类人经常游走在学区房区域,他们其实才是炒房的主力军,在以上2大规定下,未来学区房或真的会消失,当房子不再独占“特色资源”的时候,就彻底回到了“房住不炒”的纯粹居住时代,这种情况下,学区房还有多大的价值?
所以他们担心是应该的,正如专家们说的那样“有人300万元提升至600万元跳涨,也有人500万元降至200万元跳跌”,一夜加价或者降价200-300万元在学区房看来都不是难事儿,但未来或将不可能了。